再读《平凡的世界》是在儿子的要求下,儿子是在语文老师的要求下。书中不少情节已模糊了,初读的情景却历历在目。
1995年,父亲到银川招生,我也跟了去,顺便带上了《平凡的世界》。车上读到的书中情景在从银川前往延安的路上看到了,窑洞、黄土高原、包着白羊肚手巾的陕北农民,一望无际的黄土不见一点绿色,那是我至今看到的中国最穷的地方。再读此书,方知当年看到的只是表象。
四十年前的陕北农村离我很远了,离我的孩子更远了,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年轻时读小说看到的只是人生飞扬的一面,《平凡的世界》中有关陕北农村景象、事物,农民穷困状况的描绘几乎没有给我留下印象。当青春渐行渐远、当岁月在脸上刻下痕迹,我更关注人生落寞的一面。孩子用半天时间读完此书第一部,抑或跃过的文字要多年后才会体味。在往人生巅峰攀缘的高中生可以把它当作励志的书来读,然而此书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励志书。
路遥在这部长篇画卷中刻画了众多人物,描绘了1975年到1985年我国乡村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出生在陕北农村的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在苦难中磨砺、成长,不甘为命运摆布,而是将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路遥同时刻画了众多生活在社会底层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不管是二十年前的初次阅读还是现在的再读,始终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书中的“人情味”。年轻时更关注男女之情,现在看到的是除爱情之外更多的人情、人性。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通人的命运在时代洪流中起起伏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时代主宰我们了的命运。如果孙少平、孙少安晚些年出生,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倘若他们不是出生在西北农村而是富裕地方,就算他们仍然出生在那个时代仍是那个村,命运也会不同。是出生主宰我们的命运?难道命运是天生的无可逆转?路遥没有用哈代的宿命论来释解命运,没有让他笔下的人物听从命运摆布或是任其努力依然无法改变苦难的命运。孙少平、孙少安皆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与一颗不安分的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上刻着“坚毅”,有一股不被轻意摧毁的力量。尤其是孙少平,内心有一腔悲壮的奋斗激情和永不消逝的向上愿望,在苦难中寻求人生的目标,精神上得到不断升华,也是这部小说渗透的精神内涵,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世世传承的东西。
孙少平刚到县城上高中时因家庭贫穷而自卑,为得到心灵的慰藉而对同样来自贫困家庭的郝红梅产生好感,但很快受到打击,郝红梅想通过找个家庭富裕的人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结交家庭条件好的班长顾养民,自然不会搭理同样贫寒的孙少平。年轻时觉得郝红梅好势利,现在多读了几页生活这本书慢慢理解了生活在社会底层费尽心机渴望改变自己苦难命运的人,犹如《红楼梦》的丫头小红,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也是可怜之人。市委书记的女儿田晓霞的出现启迪了孙少平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精神世界上的不同凡俗的女子,聪明、活泼、爱读书、喜思考让原本就喜欢看书的少平更渴望知识,逐渐养成了善思考的习惯,把对方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是书、田晓霞让孙少平看到活着之外另一个广袤的世界,在苦难中没有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没有被现实和命运打败。那怕繁重的体力劳动,那怕摔得头破血流也要走出他出生的村庄,走向外面的世界、不断追求人生的目标,这是路遥笔下的硬汉形象,也是无论那个时代皆需要的精神品质。
“最叫人痛苦的是,你出生在农民家庭,又想挣脱这样的家庭;挣脱不了,又想挣脱…”。路遥书中的这段话是孙少平精神苦闷的根源、奋斗的动力。《红与黑》中出生在社会底层的于连同样想摆脱自己出生的卑微,与孙少平一样有着聪明的头脑、英俊的外表,钟爱读书的青年,最大的不同则是于连为改变自己卑微出生拼命挤进上流社会不惜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却难逃命运的惩罚。孙少平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完全靠自己走进城里,却也有着理想主义色彩。当书与田晓霞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后,心比天高的他却只能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来一点一点实现自己渴望改变身份的目标,在体力劳动中寻求精神生活的富足。他满足成为平凡而艰苦的煤矿工人并在此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绩从而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尽管出发点是为摆脱农民身份,但后来的成绩却是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的,同时还收获了美丽的爱情。这里有着时代的印迹、作者的理想化,也恰是激励现在成长于安逸环境的孩子们,当孩子问我:孙少平当上了煤矿工人为啥那样高兴呀?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对现在的孩子实在太陌生,我虽不能感同身受却有着往昔的回忆。“户口、商品粮”是身份的象征,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人精神上的苦闷大凡来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无可改变的出生几乎决定了你的命运,你辛苦奋力得来的东西或许就是别人的起点,然而“心比天高”的人总会竭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却又难逃命运的捉弄。现在的孩子也会因出生的不同而遭遇人生太多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消失,故孙少平身上的不抱怨、不被摧毁的坚毅品行、不断向上的奋斗精神是现在的孩子、青年人应当学习的,只有让自己的精神强大才会正确对待因出生不同导致的不平等的人生,就算逆水行舟,也要不断奋力前行。
同样聪明、善良、能干的哥哥孙少安不同弟弟少平,他安于农村生活,甘愿守候着贫瘠的故土、破败的家。贫穷,让他只接受了高小教育,十三岁就辍学担起长子对家庭的责任。生活的包袱沉甸甸地压在他身上,对命运,不抱怨、不认命,而是努力想方设法改变大家庭的贫困。他凭自己能力当上生产队长,贷款开工厂,在苦难中一点一点奋斗,最为可贵的是,他不仅让自己的家庭富裕还想让他们村也富裕起来,帮助村里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们,助资重建村里的小学。与弟弟少平一样是一个不被命运打倒的硬汉子,却没有少平那种精神苦闷。
孙少平与田晓霞、孙少安与田润叶、顾养民与郝红梅,这些相爱的人最后都没能走到一起。他们的家庭背景都很悬殊,在现实面前,孙少安退却了,选择没多少文化的秀莲为妻,与其说是孙少安造成了田润叶不幸的婚姻,莫如说是千百年来传统的门第观念。顾养民与郝红梅从表面上看不是门第观念造成的,看似赫红梅偷窃行为暴露致使二人分手,莫如说也是作者对现实的妥协。孙少平与田晓霞对他们的爱情都是积极主动的,作者没有描写家庭的阻扰,只提到孙少平内心因二人家庭、社会地位悬殊而产生的些许波动情绪,而田晓霞则义无反顾地爱着孙少平,但作者安排了田晓霞为救人而溺水意外死亡。这样的结局固然是悲剧,却符合作者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让无常的命运调合理想化的爱情,童话般圆满的结局不属于生活在平凡世界的大多数平凡的人。
年轻时总为有情人不能成眷属感到遗憾,以为只要有爱情,其它的障碍都可以冲破。不理解孙少安为什么不能战胜门第观念勇敢地与田润叶在一起。岁月与生活教会我们能以旁观者的眼光看待维特式的烦恼,对孙少安不得已的选择有了同情与理解。路遥在《人生》中朴实地写道:“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南瓜”来比喻没文化的巧珍与已成为教师的高加林的不般配。同样,已是老师吃“公家饭”的润叶与依然是农民且被一个贫穷的大家庭拖累着的孙少安就不般配了。作者借润叶的父亲田福堂对他俩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议论。时间与现实让我们渐渐明白,甜蜜的爱情从来不等于美满的婚姻。
路遥始终以不忍和悲悯来塑造《平凡的世界》中的每一个人物,用温情关怀他们。作者描绘了一个村庄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里面自然有我们的影子。没有彻底的好人坏人,只有人性的善恶美丑。村大队党支部书记田福堂是一个喜唱高调具有时代特征堂诘诃德似的人物、游手好闲的二流子王满银、善于见风使舵的孙玉亭,这些都是具有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在他们荒唐可笑的行径下也散发出人性的光彩。与书中人物一样,我们都是生活在平凡世界的平凡人,我们过着日复日、年复年的生活,在浩瀚的宇宙中渺小如尘埃,然而对于我们自己,每一天都不一样,每一步走来都不易。这是路遥在书中告诉读者的,也是此书给我的启示。我想告诉孩子的是:即使我们的人生在别人眼里平淡无奇,但对于自己都是非凡的,更要努力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活出自己的精彩。
“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这是孙少平与田晓霞喜欢的前苏联小说《白轮船》里的诗句,与《平凡的世界》的意境非常契合,当然,这也是路遥喜欢的小说。前日,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听到何冰朗诵路遥写给他弟弟的信,路遥倏忽走了二十多年了,有些文字、有些人不会淹没在故纸堆里。再读《平凡的世界》,我恍惚嗅到了泥土的气息,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潮湿味道,听到远方传来的信天游,苍凉的歌声让我依稀看到在深重的苦难中寻求自由意志的平凡世界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