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重要吗?
你也许会毫不犹豫,脱口而出:重要!
或者,
也就那样吧?
家境好有多有用
方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这又有什么用,生于寒门,“未尝识书具”,他的父亲见到他能作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到处去给同乡的人作诗,未曾让他去学习,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泯然众人矣”!设想一下,如果方仲永家境殷实,其父还会“利其然也”?
家境好是真的好,我和他同年入学,同年高考,
我是寒门,他是豪门,
我是特优生,他是成绩中等生,
高考后,
我是名牌大学高等生,他出了国,
进入社会后,
我每天加班到很晚,他工作只是为了消遣,
到最后,
我继续加我的班,他早已接手父辈产业,
在这期间,
他去过的地方,我没去过;
他干过的事,我没干过;
他见到的人,我我也不知道以后可不可以见到。
为什么?因为我要先生存,再生活。
凭什么你寒窗苦读十几哉就可以与我家几辈子积累起来的财富平起平坐?
很扎心对吧,可这就是现实。
家境好体现在哪?
最直接的就是价值观,说白了就是钱,有钱的和没钱的完全就是两个样子,
香港那个富人体验穷人生活的节目中,
一开始田北辰说:“只要你有梦想你就肯定可以脱离社会阶层”,到最后他说:“除了生存就没有其他欲望了。”
有钱才能生存,家境好的话就可以给你生存下来的资格,可以允许你去向其他方面发展。
其次就是处事的思维教育,我敢去创业,去尝试,失败了就再去找另一条路,你可以吗?
真正的处事不惊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可以大概预估事情造成的后果,该怎样就怎样,在这里碰壁,那我去下一处,可是你可以吗?
不惹事,安分守己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的信条。小心翼翼的走着自己的路。
最后就是人际交往,圈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就完美的表现出来了。
皇帝的儿子叫太子,将来代替他爹治理天下,平民的儿子还是平民,每天计算着交完税后还剩下多少粮食;
太子的交际圈是王侯将相的后代“往来无白丁”,普通人在一起还是绞尽脑汁想着明天的温饱。
没有家境就只能浑浑噩噩一生吗?
当然不是,那些只是家境好所能带给你的好处。
如果家境不好,自暴自弃,只会埋怨父母没有给你创造好的环境,那你就做好继续碌碌一生的准备吧。
家境不好的人大有人在,其中脱颖而出的人也时刻都有。
现在德云社的“台柱子”岳云鹏,家境就不好,他现在的成就可没有得到来自家境的优势,靠的就是努力,坚持,
因为他的坚持,郭德纲没有放弃他,
因为他的努力,相声成就了他。
西汉名相陈平,精忠报国岳飞,哪一个家境优厚?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格力的总裁董明珠,他们的家境好?
最后不也成就一番事业?
怎样来缩小家境带来的差距呢?
打破原有的行不通的思维,创新思维,在自己可以承担的起的条件下,去实践。
不怕遇到问题,有问题说明遇到了瓶颈,首先要分析问题,尽可能全面的分析他,我做他需要什么准备?做的好与不好会有什么后果?做的好我应该怎样去将他的优势最大化,不的话我应该怎样去补救, 处理完后,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格。
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好的想法不能让他毁在懒惰之下,有了切乎实际的想法,那就去实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恰恰相反,他就是在一次次的碰壁,失败之后出现的。
开阔自己的视野,懂得与更多的人去交流,耳濡目染,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优秀,学习他们的待人接物,处事原则,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还有就是,多读书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提升你的气质,这是正经的大实话,读书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和感知能力,可以增强我们的逻辑能力,让我们更加感性,认知更加的多层次,“人丑就要多读书”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既然没有办法改变我们的过去,那就别回头,向前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