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素材:房子这笔账
在兴业银行的门口,看到大额资金的揽储广告,4%的年化收益率,让数学并不好的我也开始掐着手指算起来。假设我在银行存40万,一年的收益率是1.6万,相当于一个月是1333元,这比我目前曼山房子的租金还要高出一两百。
如果房子按理想的价格变现,扣掉贷款和各种手续费用,估计能达到这样的存款额度,存银行基本可以保证一年的租金,还不用担心断租的常态,真的省事多了。
看来还真是现金为王呀。
但还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你存的40万,短期来看,利息的收益是要比租金高。但这笔钱你就是存个10年,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还是原来的那笔钱。房子就不一样了,尽管租金会有空档期,但房子本身会随着城市的发展增值的呀。
说的也没错,如果当初的20万不买房,即便一年能拿到8千的收益,5年下来就是4万,这24万连买这套房子的首付都有困难。
这还是我目光短浅的选择了一个普通地段、普通社区、普通户型的房子,如果把普通都换成最好,这24万的首付瞬间由三房变成单身公寓的首付。
怪不得有人说2015-2016年是买房子的最佳窗口期,有买都有涨,只是涨幅多少的问题。
这两年,国家都房价进行大力度的调控,发现在稳房价的前提下,买房的成本越来越高了。估计这是一个不会变的趋势。
晚上接到售楼部的一个电话,开发的楼盘来自新搬迁的地区政府附近的云谷地块,开盘起步价9500。
看新闻,目前一些城市的土拍价格,楼面地价在同一地段都有小幅度上扬。2月份的全国城市房价,尽管成交量减少,但环比涨幅却依旧高调。
深圳蛇口一豪宅开盘,2000万起的房子,土豪们带着口罩抢购。
这样的情况,疫情之后的房价难道是要弹得更高吗?
回到曼山的房子。
我在想:我是为眼前的房子开心,还是拿着现金开心。
从厌恶损失的角度来说,都有,肯定最开心!
但天底下的一蹴而就,不见得都是好事。
买了房子的人,也没有几个说真正满足的。
“呀!买后悔了,门口的游乐场地实在是太吵了,早知如此,加点钱,买高一点的楼层。”
“当时多买一套就好了,以租养供。这房子住着是开心,但看着每个月已经紧巴巴的钱被银行划走,想着就不痛快。”
“房子买小了,这户型太挤了点。”
“这小区的配套和开发商的讲到不太一样,看来小区是给没住在这里的人想象的。”
没买房子的人又会怎么说呢?
“当初咬咬牙,买套房子就好了。原来的20几万,爱人炒股赔了8万,房价还翻了一倍,继续租房住吧。”
“8千多,说再等等,这房价会降,结果现在一万六了,就是房子烂尾,开发商也不愿意低价卖。”
“嫌房子偏,嫌房子小,嫌房子久,这回老婆嫌我没眼观了。”
“一套房子有时就是一条命,一家企业的命,一个人的命。多少濒临破产的企业,通过一套房子起死回生;人生病没钱,卖一套房子可能就救了你的命。”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声音,特别是在房子创富的时代。
所有能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寄希望于房子来搞定。
我们常常把固定资产属性点的房子与措手可得现金联系在一起。
其实房子的变现周期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
房子是用来住的,现金是用来应急的,这两者之间不能混为一谈。
得到有云:所有凭运气赚的钱,都要凭实力还回去。
房子这笔账,没那么容易算清楚。
房子好比车子,当经济能力能触及,那怕是有些勉强时,没有人不想要更好的。
如此来看,别墅并非是房子的终极选择,至于选择是什么,你得,到了那一步才知道。
什么是自己想住的房子?有时候真的得等到自己拥有一套像样房子的时候,即便你对房产的知识了解很多,什么地段、什么楼层、什么户型、什么短进深、什么优配套?
因为局限你选择的不仅是眼观,也是你口袋里的铜板。
我们知道多花10万会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好比买车,两三万就是一个不同的档次。
但这多出的钱已经是你无法再承载的杠杠上的重量。
大部分人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做着有限的算数题。当能力提高,条件允许,再逐步升级。
如果做不到,就安心住着现在的房子,过好当下的生活。
幸福的人在哪都一样!
房子这笔账,哪那么容易算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