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和丁香姑娘
提起油纸伞 大概会在脑海中浮现两种画面
一家客栈 镂空的门窗打开 右肩搭着白色抹布的小二 微曲着身子 朝着门外匆匆忙忙的行人招呼着 街道上两边 摆着一些面具 首饰 灯笼的小摊 因为这一场突然而至的大雨 卖家慌乱的拾掇拾掇 准备去避雨 那些原本想添置点新物件的顾客 也来不及精挑细选 走马观花一瞥 付钱就随着人群找个落脚点躲躲雨 这时约莫七尺左右身高的男人 逆着人群 撑着一把很大的油纸伞 伞面没有花纹 是那种泥土的黄色 看不清伞下人的模样 他步履稳健 身边的行人接踵而过 也没有让其身影晃动 店小二 冲着他热情招呼到 客观 这么大的雨 进来吃点菜喝点酒 避避吧 伞下人置若未闻 继续踏着水花 朝雨幕中走去
还有一种 大概就是出身名门世家的大家闺秀 踏青归途中 飘起了小雨 右手轻轻握住伞柄 左手拿着燕子形状的纸鸢 垫着脚 走在在青石板路上 伞柄上坠着的流苏也随着姑娘的步履轻轻晃动 伞面上绘着的牡丹 也更加红艳 仿佛像心事被戳破时少女脸颊上的红霞一般
两个场景 一个是不惧风雨的江湖侠客 一个是明眸含情的小家碧玉 同样都是油纸伞 形不同 意不同
但提到油纸伞让人想到的还有戴望舒雨巷里那个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 落着小雨的小巷 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总给人一种惆怅与悲凉 下雨并不代表忧伤 油纸伞也不意味着凄凉 那么让人心疼与落寞的应该就是那个丁香姑娘 那个眼睛里满是哀愁的姑娘
一把油纸伞 有不同的意境 可以是乱世英雄的豁达 可以是豆蔻少女的情思 也可以是天涯歌女的哀愁
既然说到油纸伞 就再说说她的由来和制作
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传统的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大致来讲,分成如下几步
1. 号竹:即选竹 (多选兰竹)
2.做骨架:削伞骨,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
3.上伞面:把裁好的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
4.绘花:于伞面绘上图案 ,晒干
5.上油:最后在伞面刷上熟桐油
一把油纸伞的制作总共需要86道工序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细心的打磨 因而总觉得每一把油纸伞都有它的一个故事
油纸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千年历史的它 即使在今天有了更为新的制作工艺 但它的存在 就像是在讲述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或缠绵悱恻 或大气磅礴 把那过去千年沉睡千年的古老传言再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
追溯过往 缅怀历史
敬畏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
传承重现沉封的技艺
唤发崭新的魅力
爱油纸伞
爱传统文化
来自爱好古风的某姜
201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