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必然睁眼闭眼都是他她它,张口闭口离不开他她它。不喜欢,就会避而不见、避而不谈或者避而不想,有时会厌烦或恐惧他她它的出现。小孩子的读书学习如此,小青年的谈情说爱如此,成年人的处世做事也如此。
大概从一开始,人和人的起点是相同的,甫一踏入校门,从上第一节课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产生了。久而久之,再加上对某一特定知识的茫无所知且不幸没有听从师者的教诲,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无兴趣无知觉,就渐成形势。
自此以后,不但无知,而且厌烦甚至恐惧。现在说要他补习弱科,比登天还难。若让自由学习,他也绝不会抽时间花在不喜欢的科目上,厌烦还来不及,恐惧还来不及。
而喜欢学一门课,则不用人催促,更不用人看管,自会主动学习,且学得如鱼得水,兴味盎然。不用调查就知道,花时间最多的学科肯定是最喜欢的学科。有些孩子完成作业,总喜欢把最不喜欢的科目作业放在最后,想着到最后有的是时间,殊不知到了最后,常常是没了时间,这样,对于不喜欢的科目的学习,就沦为有一搭没一搭的情况。
成人世界未见得比孩子好到哪里去,喜欢的自会多看两眼,不喜欢的自会绕开而去。人与人的交往,大概类同于人之于知识的学习,喜欢与不喜欢,说不出一个明确而必然的原因来。
我以为大小人等的这种秉性正好是人性之一,这还不能算是“趋利避害”吧,有类似的意思。我把它叫做“趋喜欢避厌烦”。想让人改变这一特性,很难。
饱受有识之士责难非议的,饱受我鄙视唾弃的《弟子规》里有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我倒是十分的喜欢。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以此例来解说人之修行之必要之艰难,很妥帖。
人都愿意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跟牛喜欢吃爱吃的草一样。现在,要让人干不喜欢干的事,无异于牛不吃草强按头啊,难不难?看到一个孩子有畏难情绪,大人心里都很着急,不过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要想彻底让孩子走出困境,非得让他破除心里的魔障不可。
多喜欢吃甜的少喜欢吃苦的,这是人之共识。甜的不好人们看不见,苦的不好则是显而易见的。人啥时候能穿过这些表面的喜好和粗浅的感觉来认知世界呢?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只是认识的最低境界,人要是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层次,就像看到甜食能警惕其危害,看到苦瓜能想到其益处,那就说明进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