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来,我尽然不会问了?
在没有看【日】粟津恭一朗所著的《学会提问》(THE ART OF ASKING GOOD QUESTIONS)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自己在提问方面还可以。
比如,
Hello,Han meimei,今天天气真好,你觉得呢?
Hello,Li Lei,最近工作怎么样?
然后,就进入了“聊天模式”,开始八卦、开始自我为主的倾诉,开始共同地声讨某个同事,开始夸隔壁家的孩子。
某研究机构曾调查得出结论:在人们的聊天过程中,人们其实根本不关注对方在讲什么,只是在说自己的事,整个谈话过程中,自己所说的内容可能会占到70%左右。
造物主给了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我们还是忍不住向别人吐露心声,却忘了造物主的提醒。
聊天模式很可怕,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记录下自己的聊天内容,会发现,在整个谈话过程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自动化脱口而出,而这些话,可能会重复在你每天的生活中。
“我好累”、“今天真倒霉”、“今天公交怎么又晚了”、“今天人真多”......
这些话,通常是对方的一句提问引出来的。
“你最近过的怎么样?”......
写到这里,兜兜转转,我还是没能提出几个问题。
好像大部分问题都是自己找上门来,我忙着解决。而大部分问题却又好像是麻烦。
“领导要工作汇报,怎么办?” “女朋友最近老对我发火,是不是有病?”
然后,忙着按照以往的经验,投入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中。
慢慢地,这些问题消失了,变成了:
领导要工作汇报--->赶紧收集材料,找个模板,找找亮点,润色一下,交差。
女朋友最近老对我发火--->吵上一架,就没病了。
可怕的现象出现了,问题被内化了,解决方法被内化了。
慢慢地,大脑不再愿意耗费能量去思考,而是直接作出反应。如果问题被解决了,这个循环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难改变。
慢慢地,在生活的重压下,在周围环境的同化下,变得无力发问,变得马上行动,变得忘记了问自己:
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究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究竟该如何面对这平淡的一生?
慢慢地,我尽然开始不问了,然后,尽然不会问了。
是没有提问的能力?没有提问的方法?“懒”得问了?还是真的没找到问题?
二、问题有正确之分,也有好坏之分。
想到自己尽然不会问了,真的有些恐慌。
恐慌我的好奇心哪去了?
恐慌我每天的生活是被什么控制了?
恐慌接下来的生活是否会被问题牵着鼻子走?
看着我家宝贝每天问很多问题,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去探索,发问,解释,验证。有些汗颜,不忘初心,我把最开始的好奇心,最开始的发问,尽然自动过滤了,拿着父辈留下来的武器就冲入这个世界,结果可想而知。
看到【日】粟津恭一朗所著的《学会提问》(THE ART OF ASKING GOOD QUESTIONS)这本书后,才真切地体会到提问也是有方法的,是有章可循的,并且更为震撼的是:如果提问改变,行动也会改变。
谈到提问,首先想到的经典书籍,就是 [美] M.尼尔•布朗 / [美] 斯图尔特·基利 所著的《学会提问》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两本书的中文翻译尽然是一样的,我真的醉了。
从英文的书名可以看出区别,[美] M.尼尔•布朗 / [美] 斯图尔特·基利 所著的《学会提问》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侧重的是思考的过程,导向是批判性思维,问正确的问题;而【日】粟津恭一朗所著的《学会提问》(THE ART OF ASKING GOOD QUESTIONS)侧重的是问好的问题、优质的问题。
一个是正确的问题,一个是好的问题。你觉得区别是什么呢?
我认为两者重要的区别就是:
正确的问题,侧重于客观事实,事实的证据,事实的真相。
好的问题,带有感情色彩,侧重于人的感受和发现。
书籍中的具体内容也应证了这一点,[美] M.尼尔•布朗 / [美] 斯图尔特·基利 所著的《学会提问》整本书侧重于论点、论据的推理过程,重要的概念涉及价值观假设、描述性假设、推理陷阱、证据的可靠性。
【日】粟津恭一朗所著的《学会提问》这本书围绕的是优质提问,能让人乐于回答和有发现的提问。书中提出了问题的分类,优质提问的8个特征,12个诀窍和提问的素材3V关键词。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日】粟津恭一朗所著的《学会提问》三个重要知识点。
三、如何学会优质提问?
1、提问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正如我第一部分说的那样,问题被内化了,解决方案被内化了,所以提问的重要性,被渐渐地忽略甚至遗忘了。另外,在工作中,我们被领导逐步地驯化后,问题不再有,有的是执行力和表决心。
但提问的力量,远超我们想象,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
- 人是被提问支配着的。我们在采取有意识的行动前,都会先问自己提问,然后做出决定。
- 一个人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是由其自问的内容决定的。如果说,提问改变,行动也会改变。
提问比答案更有效果,爱因斯坦说:
“如果我必须用一个小时思考一个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提出什么问题,用5分钟时间找答案。”
书中总结了提问的好处:优质提问能改变人生,能集中注意力,能自发行动,很大程度上回左右别人的评价,人与人处于对等关系等。
在古典老师的得到专栏中,也提到了提问的三个重要性。
我的总结如下:
A、提问可以让注意力集中,投向有价值的、有发现的地方。在学习、思考、行动中注意力才是关键。
B、提问可以让听者主动思考。比起苦口婆心地建议,提问有着神奇的力量,让听者找出自己的答案,并会主动执行。
C、提问的维度要高于答案,同一个问题的答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比如,如何高效学习?这个问题,在移动互联网的现在,30年前,100年前......答案会有很大的不同,碎片化学习不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吗?
书中,关于“选择性注意力实验”的提问,很精彩。变换了角度后,注意力就被导向了其他的地方。
实验者向观看视频的人提出的问题是“穿白衣的人总共传了多少次球”,然后让大家看一段传球的视频。看完视频后,让观众回答这个问题,正确答案是“15次”。接着,实验者又提了一个问题“但你看见黑猩猩了吗?”,没有看到的人不在少数。
因为问题将注意力引向了,白色的人和传球。所以没看到黑猩猩的人不在少数。
纽约州联合学院的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教授于哈佛大学就读期间,同伊利诺伊大学的丹尼尔.西蒙斯教授一起进行了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实验对象和场所改变,仍有约50%的人完全注意不到黑猩猩的存在。
但作者变换了问题后,“传球的有多少人?”“没传球的有多少人?”“传球的男女共有多少人?”,在某场合实验,观众很容易就发现了黑猩猩的存在。
看,提问的力量有多大?
另外,书中告诉了你个秘密:人类就喜欢被问。
2、提问的分类以及优质提问的特征。
作者将提问分为:优质提问、劣质提问、轻松提问、沉重提问。
从听者的角度,启发(有无发现?)和意愿两个维度进行了划分。
无启发,没意愿的回答,是劣质提问。比如说,同事上班迟到了,你上去来了一句“你咋今天上班迟到了”? 这种问题就属于劣质提问,双方关系朝消极方向发展,对问题解决没有任何用。
无启发,乐意回答,是轻松提问。比如,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逛逛街吧?一般情况下,属于愿意回答,但没什么发现和价值的。
有启发,不愿回答,是沉重提问。比如,咨询中经常会说,想像一下,当你离开人世的时候,你希望别人怎么评价你?就像《非诚勿扰2》中的“人生追悼会”,会让你对整个人生有深入的思考,但很沉重。
有启发,愿意回答,是优质提问。比如,书中,作者刚进入COACH A公司,碰到公司董事长伊藤,伊藤问了一系列问题“你好呀,你在咱们公司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呀?”“你成为高管教练后想做什么呢?”“那你觉得什么时候能成为高管教练?”,这一系列问题让作者重新思考目标,和付诸行动。
优质提问的特征在于“本质性”,就是询问前提、定义等“本质”内容这一级别的提问。
优质提问多是5W1H深入挖掘的问题。
另外,询问未来而非过去的提问,以及开放式而非封闭式的提问,更容易成为优质提问。
这个和“焦点解决”技术有很类似的特征。
3、优质提问的12个诀窍和3V创造方法。
12个诀窍是:
优质提问前注意:认清适合提问的场所;不做消极提问;专注于“我”想问的事;
优质提问过程中:当场思考各种提问的方法;提问不提建议;提问应排除杂音;对你提问;以我为主语的反馈;意外回答的应对方法;将沉重提问变为优质提问的方法;
从优质提问的目的来看,
让对方有新的发现:交换言外的信息,
让对方乐意回答:提问应顺势而行,现想现问;
创造优质提问的最有效方法,
是寻找与对方心里已内化的提问距离相近,却又像“盲点”一样被忽略的要点。
3V创造优质提问:Vision(理想)、Value(价值)、Vocabulary(词汇)。
将3V和5W1H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优质的提问。
要想掌握提问的能力,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练习才能获得。
四、如何问自己问题,才能更有竞争力?
向别人提问,我们容易客观地对待,可向自己提问时,总会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况。改变终归作用到自己身上才能得到实惠和更有说服力。学会向自己提问,让自己发生改变,那样你才会更有竞争力。
1、寻找自己的3V。
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怎么才能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什么时候我能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
记录自己经常说的话,找出关于理想、价值观的词汇,还有常用语,然后和5W1H,作成卡片,进行组合,认真地对待每个问题。
2、抽出时间自问。
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做些什么,能让现在变得更好?
找到面向自己的提问,贴在显眼的地方,不断地发问,就能通过该提问实现内化了。
古典老师得到《超级个体》专栏里,提到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 这个事情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 你会为这个事情做些什么?
- 你怎么知道自己做到了?
3、定期自问。
定期自问,是为了确认自己是否在朝目标前进。当自己周围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自己“升级”时,越要向自己提问。
记住,只要提问改变,行动就会改变。
最后问你一个问题:“告诉我,你狂野而宝贵的一生,准备拿来做什么?”
客官,点个赞再走吧。
另外,告诉你个秘密,不需扫码就可以关注我哦,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