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的字体演变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害频发,其中既有天灾,亦有人祸。如水灾、火灾、旱灾、地震、疫情、战争等等,不但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因而,“灾”这个字所表现的皆是负面的意思,是人们极力远离,避之不及的。它是一个会意字,本指火灾,后来根据不同的灾祸,字的构形亦随之有所变化,在甲骨文中“灾”就有三种不同的写法(见上图)。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灾”为:“火起于下,焚其上也。”
在古代先民的观念中,水灾和火灾是灾祸之源,所以“灾”字的构形以水、火为主。或如洪水泛滥,或如河川堵塞,以为水灾之象;或如屋下失火,以为火灾之象;或从巛(川)、火,则水火并举。在实物文字中或作形声字,以“才”“”为声。概而言之,“灾”有以下几种构形:
一、灾,其上部的“宀”读为mián,是个象形字,指房子、深屋。下部是“火”,《左传·宣公十六年》中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因而“灾”字就是“屋内起火”的样子,表示发生了人为的火灾。
现在在简化中,统一用“灾”来指代一切灾祸,其它两字已不用。与“灾”相关的词组有“灾变”“灾害”“灾患”“灾荒”“灾祸”“灾民”“灾难”“灾年”“灾情”“灾区”“灾星”“灾殃”“招灾惹祸”“幸灾乐祸”“破财消灾”等等。它的出现,必然会伴随着祸害与不幸,愿它远离我们的生活。
愿山河无恙,岁月静好;
愿人间皆安,疫情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