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天晚上,毛先生骑着他心爱的自行车,来到隔壁小区找朋友玩。几个相熟的小男孩年龄都差不多,最近几乎每天都混在一起玩耍,总在追追闹闹,玩得不亦乐乎。
我找了一张木头椅子坐下来看书。我最近比较迷恋一本讲关于积极倾听的书,逮着空闲的时间就翻上几页,看到引起共鸣的地方就做一点小笔记,平常总是随身带着。
积极倾听源自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工作时使用的专业技巧,这种方法除了对儿童、青少年有效用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成年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去,甚至还可以应用于与婴幼儿的沟通。
今天读到“要使用积极倾听,是否必须等到发生了严重的问题?事实恰恰相反。你的孩子每天都会向你发出信息,告诉你他们正在经历令人烦恼的情绪。”
我看到书中举了一个小奈特在他妈妈的烫发钳上烫伤了手指的案例时,我觉得好惭愧啊!类似的信息昨天和前天毛先生都曾发出过,我却没有敏感地捕捉到并运用积极倾听的方法来验证一下,这几天还一直在思忖着要找机会在毛先生身上实践一下积极倾听法呢。
现在细细回想一下,其实毛先生每天都在发出各种各样的情绪信息,只是我视而不见罢了。
-2-
正当我讪笑自己的时候,传来毛先生急促的呼喊声:“妈妈!妈妈!”
我追寻着声音看过去,哎呀!毛先生和小A打起来了,小A比毛先生高了大半个头,他明显不是小A的对手,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力,所以急得叫我过去。
我赶紧跑过去把他俩分开,小A虽然占了上风,但是看上去很生气,一边走,一边气愤地说着什么,其他几个小朋友围着看了一会儿就各自玩去了。
毛先生还想要冲过去找小A争辩一番,我一把拉住他,毛先生小脸胀得通红,情绪激动地扭来扭去,想要挣脱我拉住他的手。我脑子闪过一道白光,照亮了我的眼睛,这不正是我刚才苦恼的运用积极倾听的机会吗?
我内心暗暗窃喜,赶紧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我双手扶住毛先生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问:“你现在觉得很生气(积极倾听法)?”
奇迹发生了!毛先生停止了挣扎,低着头,抿着嘴唇不说话。
“你现在感觉很难过(积极倾听法)?”我继续发出询问。
毛先生还是低着头,不说话,他看看小A,看看我,扭扭捏捏往我身上靠,说:“妈妈,我想要你抱抱我。”毛先生软软地靠在我的怀里,我把他紧紧地抱着。
过了一会儿,毛先生恢复了平静,他抬起头来,东张西望。当他看到刚才和他打架的小A正和其他小朋友在旁边玩着的时候,眼睛追随着他们眨也不眨地看着。
我问他是不是还想和那个打架的小A一起玩?毛先生有些犹疑,顿了顿,说他想和包包玩。我看到包包正跟在小A屁股后面一起玩呢。
毛先生看到小A正在做一个搞笑的动作,“噗嗤”一声,笑喷了。小A他们跑到远一点的地方玩去了,观察了一会儿,毛先生跑过去骑上他的自行车,追着小A他们去了。
我有点不放心,追过去远远地看着他们。毛先生骑着自行车围着他们绕圈圈,等待着可以参与进去的机会,没多久,我看到他和小A两人又笑着在讨论玩耍的事情了。
-3-
毛先生从情绪激动到恢复平静,然后又和小A开开心心玩在一起的这个过程,只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我看到积极倾听像施了魔法一样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积极倾听接纳了毛先生的情绪,而不是试图用直接的方法安抚他的激动。积极倾听反映了我对毛先生的若干重要态度:
◎他遇到了生活中的一个痛苦的时刻——这是他的问题,他有权对此做出独特反应。
◎我不想否认他的感受——这些感受对于他是真实的。
◎不管他的感受有多糟,他有多生气,我都能接纳。
关于毛先生和小A打架的事情,我没有询问任何细节,也没有给出任何建议。毛先生的情绪得到了接纳,释放了他对小A愤怒的情绪,从情绪激动转移到自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毛先生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成长。
积极倾听倡导把解决孩子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自己承担,这是建立在极大程度地信任孩子有内在资源去解决他自己拥有的问题的基础之上。
如果我没有使用积极倾听的方法来处理,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我举一个昨天的例子。
昨天毛先生和小朋友们玩得太兴奋了,上窜下跳奔来跑去,跑得太快,结果摔了个大马趴,左膝盖破皮流血了。
毛先生一瘸一拐地过来找我,说他受伤了,呲牙咧嘴地喊着痛。我把他的脚抬起来,细细地查看了那个受伤的位置,只是擦破了皮,并没有大碍,我安慰他说:“擦破了皮,没有什么大碍,是会痛一会儿的,你忍忍就好了(解释、安慰、建议)!”
毛先生:“可是我觉得很痛很痛超级痛!”
我:“受伤了当然会痛的!谁让你跑来跑去不注意安全(指责)!”
毛先生:“哼!我受伤了,你不安慰我!也不抱抱我!还要说我!我生气了!”说完,气鼓鼓地转过头去不理我了。
显然易见,通过这段对话可以看到,没有使用积极倾听接纳孩子的情绪,导致毛先生的受伤事件转变成他和我之间亲子关系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