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徐淑英的那本《求真之道、求美之路》让我初步的了解了如何着手研究的话,那么这本书一定是让我在之前略知皮毛的基础上,对于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想法和理解。这本书主要讲解的是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但在我看来各个学科虽然在硬性的知识技术上迥然不同,但在整体的研究上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或许是因为的确存在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指导着我们如何去做研究,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学科上的研究。
这本书读起来比徐淑英的书多了一点晦涩难懂,大概是里面涉及了很多的我从未听过的理论,但是它有一个很明显的优点,即该书的每一章都是由不同的作者来进行写作的,这些作者都是在“新理论”方面的大师级人物。当然我所说的优点不仅仅在于这些作者有多牛,而是这本书的很好的把侧重点放在了大师们是如何去开发这些理论的,而不局限于去介绍这些理论是什么。这些作者解释了自己的学术背景和成长经历、描述了所开发的理论以及理论开发的过程从何而起,解释了如何寻找研究问题的答案的过程,讨论各种不同的方案是如何开发出来的,如何把各个部分整合成一个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怎么进一步得到提炼的等等方面的问题,可谓是每个问题都是我们在做研究时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通过阅读大师们在应对这些问题时种种经历,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我们思考方式和应对问题方式的一种帮助。
在读第二章的时候,艾伯特提到“对现有的理论解释不满意,驱动人们去寻找能更好的说明和解释学习现象的概念体系”“理论学家往往有选择的把重点放在解释人类的认知和行动上。结果,控制思维转换成熟练应用的机制被学者们忽视了。”这些说明了我们可以从现有理论不成熟不完善以及不足之处入手进行研究,去进一步完善这些理论或者弥补他们的不足。如果某些理论方面存在着误解,也要积极的去消除这些误解。作者提到了自己的一个很有趣的经历,就是为了研究观察式学习的机制,他尝试用身体和语言上的攻击性榜样作用来做波波玩偶实验,不论去哪儿他都带着波波玩偶,不禁让我感慨成功的人总有他成功的原因。作者提到很多的理论家常常把自己置于以自我中心的困境中,这些理论家总是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他人的行为,而自己却置身事外。这是我们在做研究时必须要去避免的事情。在这章中作者讲述了他成长在一个教育资源缺乏的小村落,但反而促进了他的学习,使他形成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且让他更好的理解了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发展方向的施为。虽然人类对于环境存在无能为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人可以对自己如何看待和反作用于环境进行控制。施为的这个感念很值得我去深思,机遇只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自我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施为来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作者提到人具有两种能力:一种是基本能力,一种是潜在的能力。怀疑自己,认为努力徒劳无益而因此无所作为的人,是难以进步的,我举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在每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否定自己去提高,而不是通过质疑自己而不去努力。在做研究的时候,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理论建设非常漫长,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论的构建更是不能孤立创新。尤其是在论文发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会面对很多的质疑,当你做研究的时候就要做好被批判的准备。
第二章是有关于镜像理论的,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合作,这也让我想到了之前读徐淑英的书的时候,她也不止一次的提到了与她人的合作,所以我想合作是一种优势互补,更是一种强强联合,合作与交换更容易产生新的知识。他们的研究是从产生疑虑开始,疑虑的不断加深也使得他们的研究不断的进行下去,这也提醒我们最研究的时候要去大胆质疑。作者在做一项研究的时候尽管设计的程序非常好,可是在现实中人们并不会那样去做出决策,这也使得他们的这项研究并没有进行发表,所以我们所要研究的理论一定要做到真正的反映事实。根据作者的经验教训,如果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无论模型和研究都不符合反思和观察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尝试去站在已接受的决策制定原则和知识之外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去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正如作者所说的:目标是理想世界的代名词,每个目标都要有为之实现的相应计划,这些计划是在目标被采用时或之后不久制定的。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策略服务于计划,计划执行的逻辑意义包括对于计划要产生结果的预测。各种目标的各项计划,必须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并且能够协调,保证它们不会相互干涉。这对于我们平时如何去制定目标和计划有一定的启发。
是罗伯特福尔杰写的走向公平之路。里面引用了库尔特卢因的一句话:少阅读,多思考。这句话让我印象非常的深刻,处于当前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往往在阅读的时候只注重量的阅读而忽视了对质的提炼。不思考的阅读只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而没有真正达到我们想要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渴望。尤其是在阅读的时候要带着一种批判性思维去读,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书中给你呈现出来的任何信息,也就是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作者说他在阅读研究论文或审阅来稿时养成了先找到看懂图表中的数据所必须的信息,也就是说他通常从方法部分开始。这给我们如何去阅读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在阅读作者的分析前,可以自己先试着去思考一些问题,同样的,当我们第一次碰到某个研究项目或者接触某个人的观点时,要试着在知晓别人的假设之前做出自己的分析,这也对我们理论构建有很大的帮助。作者指出很多学生不仅直接去读文章,而且还想要从中找出一个或多个理论模型,这样会容易让我们失去创意,而且过多的依赖现存的理论进行演绎推导,会使得理论脱离现实,让我们距离现实越来越远,所以我们不能忙碌的读书,而应该确保自己的头脑中有真实的“原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