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这是金庸笔下黄药师一生武功的写照。他的弹指神功、落英神剑、旋风扫叶腿等,都是武功绝学,号称天下“五绝之一”。
虽然武功如此高深,但他却仙风道骨,一副文士模样。而这副文士模样,却又不是忸怩作态。因为他除了武功高绝,还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也是样样精通。他性情孤僻、行为怪异、离经叛道,根本不把传统礼教放在眼里,闲着没事还喜欢作几首诗讽刺讽刺孔孟圣人。
然而,他又把忠臣孝子视为“此乃大节”。所以金庸才说他“正中带有七分邪,邪中带有三分正。而“东邪”的名号,自然也就非他莫属了。
黄药师虽然视忠孝为大节,但他却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孝子。他那一副赤胆忠心,全都献给了他的妻子冯衡。冯衡死后,他始终念念不忘,十几年中,夜夜在她的墓旁吹箫陪伴,如诉家常。他把自己亲手绘制的妻子的肖像以及最精巧的礼物供在墓中。他做了一艘小小的花船,幻想着用这艘小船载着妻子的玉棺,月夜出航,然后让海浪打碎船身,夫妻二人一同葬身大海。这份爱恋,不但忠贞,而且忠贞的好一个浪漫,忠贞的好一阵凄美。
当然,亦庄亦谐,令人又爱又恨的黄药师毕竟是金庸金大侠妙笔生花虚构出来的人物。无独有偶,在野史小说中,还有一个和红线女、虬髯公搅在一起的李药师。也当然,红线女、虬髯公也是子虚乌有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李药师,不但不是虚构出来的,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大大的真人、真名人。
李药师的名字叫李靖,药师是他的字。李药师一生功勋卓著,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一生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征服辅公祏、击灭东突厥、远征吐谷浑,每一件都堪称壮举。他手握重兵,功高震主,因此多次被人诬告谋反。但他总是不申辩,不求告,闭门谢客,泰然处之,竟得以善终。他不但一生浴血疆场,也撰写了大量的兵学著作。其中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兵书,在宋朝时被收入官方的《武经七书》,成为兵学经典。在凌烟阁二十四名士中,李药师位列第八位。但正如蔡东藩所说:“唐初名将,推李靖为第一。”
但是,李药师这位笫一功臣的发迹史,却是从做“叛徒”开始的。
李药师刚出道的时候是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在当时的太原留守李渊的地盘上做郡丞。这时候,各地的反隋运动已风起云涌,隋炀帝的表兄弟李渊也没闲着,暗地里招兵买马,准备伺机而动。李渊的这些举动没能逃过李药师的眼睛,于是他便把自己装扮成囚徒,准备到江都去向隋炀帝告密。到了京城长安,才发现关中地区已经大乱,前往江都的路已经不能通行。没过多久,李渊就在太原起兵,并很快就占领了长安,也顺便抓获了李药师。面对这个想告密的“叛徒”,李渊下令马上处死。
临行前,李药师大声说道:“李渊兴起义兵,本是为了天下,除去暴乱。但怎么能不从大业出发,而以私人恩怨折杀壮士呢?”李渊李世民父子佩服其人其言,就释放了他,而且被李世民召入幕府。从此,他对李家父子表现出了无比的忠诚,并开始了他一发不可收拾的成功之旅。
辽天祚帝天庆六年,渤海人高永昌杀死了辽国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称大元国皇帝,占领辽东五十余州。为讨伐高永昌,天祚帝下令招募辽东饥民组成“怨军”八营。于是,“怨军”中一个叫郭药师的人开始上台表演。
“怨军”组建后,仗打得一踏糊涂不说,还时不时地搞搞叛乱。而郭药师,就是叛乱者之一。辽朝廷派大军前来镇压,郭药师一看大事不好,就杀了叛乱头目罗青汉等人,接受了辽廷的招安,而且还成了一支部队的首长。不久,因为他“年少壮,貌颇伟岸,而沈毅果敢,以威武御众,人多附之”,又被提升为都督押常胜军,涿州留守。不久,宋朝以太师领枢密院事童贯为帅,率兵10万来攻。郭药师一看这阵势,不由分说便率一州四县奉使来降,而且上了一道情真意切的降表,表示要对大宋朝誓死效忠。
对郭药师的投降,宋徽宗大喜过望。他知道郭药师曾驻守燕京,了解燕京情况,就命郭药师为先锋,再次攻辽。但几个回合下来,郭药师一败涂地,仅率几百名兵卒侥幸逃回。仗是打败了,但宋徽宗对郭药师的恩宠却有增无减。先是提拔他做了武泰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同知燕山府,还赐给他宅弟姬妾。不久,宋徽宗又亲自接见了他,感动得他泪如雨下,并表示要“效死以报”。宋徽宗一高兴,又赏给他两个金盆及一件御珠袍,官加检校太傅,手握30万亲兵。
前门驱狼,后门进虎,打败了辽国的金国人又打上门来。公元1125年,金兵分两路攻宋。郭药师率部在白河与金兵作战。但没用几个回合,郭药师的部队就被金人削了个屁滚尿流。这时的郭药师虽然有两个宋徽宗亲赐的金盆,但他却并没有在投降的生涯中金盆洗手,而是非常娴熟地重操他的投降大业,率部向金国投降。
郭药师投降后,金国马上任命他为燕京留守,赐姓完颜氏。由于郭药师对北宋的地形等情况十分熟悉,所以金军还是以他为先锋官。郭药师果然不负所望,率军长驱直入。就连金军攻入汴京城劫掠时,也“皆药师导之也。”
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黄药师,修成了独步江湖的绝世武功;因忠而叛、叛而复忠的李药师,成了大唐帝国的开国功勋;只叛不忠的郭药师,葬送了两个朝廷,却也成全了一个国家。
所以,忠与不忠,不仅仅是道德品质的问题,也有江湖的风云变幻。《金史》说:“郭药师者,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也。以一臣之身而为三国之祸福,如是其不侔也。”这是事实。但是,事实有时未必是真相。
一个朝代的兴亡更替,并不是由几个忠烈之士或乱臣贼子所能完全左右的。因为,一个朝代的兴亡更替,也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