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阴阳五行之说的中国古人,使中国的古建筑大多选择以木质结构为主。这也成了江南三大名楼屡次重修的原因。岳阳楼是重修的。黄鹤楼是重修的。特别是滕王阁前前后后重修过竟达二十九次之多。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市,故为滕王,且于滕州建一楼冠名以“滕王阁”,后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再建一楼仍冠名为“滕王阁”,这座楼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位于赣江之滨的千年名楼滕王阁,作为南昌这座城市的名片,得益于王勃的《滕王阁序》,如今已位列国家5A级景区。
作为南昌人,都知道家门口的这一处胜迹,但却也知道,这楼不过是沿袭着从前的名字,滕王阁第二十九次重修历时三年,竣工于1989年。重建之下的胜迹,确实雄伟挺拔,但这种华丽过于年轻,已然不古。当年那座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的滕王阁,却早已经灰飞烟灭了。如今的滕王阁,在今人的眼中,更多的是权作一份对序中楼阁的念想追忆罢了。
一座楼台,重修二十九次,听上去令人惊叹,却也不足为怪,千古华夏,治乱之间,多少兴废,兴废之间,又有多少人得意失意,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身在历史滚滚洪流中,又有谁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呢?人尚如此,更何况楼?但历经千年,历代后人依然执着重修滕王阁,除去相信“国运昌则楼运盛”这样的讲究外,我想,其情感焦点也许更多在于追忆与令这栋楼举世闻名的那篇《滕王阁序》吧。
因喜爱文征明的书法,近日赏其所书《滕王阁序》,再次让我对这篇文章着迷。这篇一共七百多字的作品,对仗工整,文辞华丽,通篇用典,信手拈来,字字珠玑,真可称得上独步古今。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骈文,惊艳了无数个时代。而滕王阁作为一栋普普通通的楼阁,因一篇文章扬名千古。一篇文章和一栋楼台的千年缘分,不免使人生出追根溯源的念头。
文章的主人王勃,少年便有神童之称,他六岁能文,九岁时他更是才思泉涌,撰写《指瑕》十卷,指出译本《汉书》中的诸多不恰之处,小小年纪便敢于挑战权威,足见其才情与胆识。十六岁就进士及第,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位居初唐四杰之首。以一篇《乾元殿论》得到唐高宗的赏识,一时名噪朝廷内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生的道路有时太过顺利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才高气傲的王勃终究少年任性加上自身张狂的性格缺陷,酿下他的悲剧人生。
他为了讨好沛王李贤而写下一篇《檄英王鸡文》,这件事引起了唐高宗的强烈不满,最终惹下祸端,被逐出长安。此后王勃官场失意、颠沛流离,后来好不容易在虢州谋得了一个参军之职。可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又以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他的父亲受到这件事的牵连,被贬到交趾(今天的越南)做了县令。王勃的这次杀人案,“两唐书”都有记载,后来有很多人认为王勃很可能因为才情出众,被同僚所嫉妒、诬陷。但不管怎样最后王勃还是幸运地遇到皇帝大赦天下,逃过了一劫,没有被处死。
从监狱出来以后,王勃才得知父亲因受他牵连被贬谪交趾,感觉到非常自责和愧疚,二十六岁那年,王勃在历经了两次贬官和牢狱之灾之后,要去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当时的洪州也就是现在的南昌。
历史总是这样戏剧性地设计安排,王勃的这次路过南昌不料竟成了他的千古绝唱。他于此间一挥而就的《滕王阁序》也使他在世间的名气再攀高峰。
途经南昌的王维,听说当地的都督阎公在当地有名的滕王阁大摆酒宴,宴请天下青年才俊,便有意前往凑个热闹。说是场宴会,倒不如说一个精心准备的舞台。目的本是为了让他的女婿能够在这场宴会上出出风头。早早就让女婿写好一篇诗赋只等待宴会间挥笔而成。
但阎公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举措反而成就了王勃。宴会开始,王勃落座末席被冷落。席间阎公见气氛烘托差不多了,便命人拿出纸笔摆至众人面前,让在座的就这滕王阁外的美景诗赋一首。众人早就得知阅公有意让自己的女婿执笔诗赋,都是心照不宣的拒绝,到了王勃时,他却未出言拒绝,反而是从容的拿起纸笔。阎公未料到王勃如此不识趣,心中大怒,又不好当众发作,遂拂衣进入屏风,但命人将王勃所写报给他。
众目睽睽之下的王勃见此状,知道自己已然是有些不合时宜,但是才情奇高的他,又怎么会退避三舍。稍一沉吟,便落笔成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渐至忘我之境。众人见其文,态度由不屑至敬佩后来变成惊叹,世间竟有如此才情!
王勃手中的笔未曾停下,在他笔下,锦绣豫章都在他笔下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众人眼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闻此绝句屏风后的阎公不禁叫好直呼:“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对于《滕王阁序》的写作过程,《唐才子传》记载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如此绝美的文字,在文字的千年浩瀚里熠熠生辉。说实话,即使作为一个身在南昌生活多年的人,看过此文后,仍不免对南昌心生了几份艳羡,几份惊叹。
可惜的是,时运不济,天妒英才。命途多舛的王勃于次年去交趾探望父亲返回的途中,渡海时不幸落水,虽被拉救上来,可最终还是因惊悸过度而死。一代天才,还没能放手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此陨落,让人无比遗憾和叹息!
王勃的一生,时至今日也不知还有多少人为他绝世的才华所倾倒,终其一生,究竟也是长恨绵绵,心意难平。他短暂的一生,曾经年少轻狂,纵马长安只恨道窄天高。曾少不经事触怒龙颜,官场失意牵累老父。也曾妙笔生花,惊艳四座才绝四方。哪怕生命如此短暂,王勃的一生却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长空,灿如朝霞地闪耀在历史的记忆中。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哪怕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无限神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神来之笔让滕王阁的美惊艳了千年时光,至今读来仍让我们憧憬无比,齿颊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