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喀什古城---一座来了又想来的城市
前身---最后的西域,活着的化石
喀什是“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玉石集中之地”,它最早的原始记录始于2100多年前,由张骞所记载,当时的古城被称为“疏勒域”。秦末汉初,喀什为西域三十六国的疏勒等诸国地。,素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缘优势,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古城内泥砖结构,是一座陶土色的千年古城,也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被誉为“最后的西域,活着的化石”
色彩斑斓的门窗,绚丽多彩的砖瓦,雕刻精美的门楼,无不显示着古城独特的建筑文化与悠久历史,
在这个古城,处处充满着异域特色的风土人情,街巷纵横交错,建筑高低错落,迷宫式城市街区。
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古老的建筑、狭窄的街巷,无不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今世 --异域的风情,浪漫的世界
作家笔下的喀什充满着无尽的神秘,他就这样描述它的神秘,“你可以一眼望穿乌鲁木齐的五脏六腑,但你永远无法看透喀什那双迷蒙的眼睛。”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这里的风情。
它像一位神秘的女子,我们在慢慢掀开它那美丽的面纱
*漫步在迷宫一样的喀什古城里,深黄色的夯土就是新疆大地的颜色,是真正得以触碰喀什灵魂的地方。
每一座建筑,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条巷子、每一家店铺,充满了伊斯兰和维吾尔风情
别具一格的木雕、砖雕,中西合璧的装修、装饰,无不彰显它的魅力,
数不清的街巷纵横交错,无数的古朴建筑错落有致,大街小巷,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
土陶巴扎、花盆巴扎、铁匠巴扎、花帽巴扎、民族乐器巴扎…让古城每个角落变得越发有生机,
用心设计的巷子,浪漫巷,彩虹巷,布袋巷,与现代艺术家一起创造了特别的古城,
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城,
去拍张西域公主照吧,谁没有公主梦呢,在此完成了她们的梦想;今天我就是你美丽的新娘,情话大胆的表白吧;
去喝杯现磨的摩卡咔啡,晒着从不缺热力的太阳,吹着古城轻柔的风,享受其中,醉入其中;
去到已有百年历史百年老茶馆,欢快的音乐、香浓的茶,艺人的精彩表演,过一天当地人的休闲生活,感受这座古城;
去到古城城上看夕阳,太阳的余辉撒满古城,是我国太阳最后落下的地方,连太阳都这么眷顾这个古城;
去到充满艺术感的油画街,来张艺术的写真照,原来我们个个都是神秘的“蒙娜丽莎”,去发现自己的美丽吧;
(“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
美食-让你回味无穷
漫步古城,总是被舌尖上的美食所吸引,从香飘四溢的羊肉串到口感丰富的手抓饭,从酸甜可口的石榴汁到浓郁香醇的奶茶,每一道美食都是喀什古城独有的味觉记忆。
(1)石榴汁:
喀什,石榴的故乡, 栽培石榴历史悠久、据《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在喀什完全可以达到喝石榴汁的自由, 制作石榴汁的工艺十分传统,将石榴放入半自动的压汁机中,转动机器上的摇把,铁板挤压石榴就会让石榴粉红的汁液顺着地下的一个小嘴子流到杯子里,就这样,一杯纯天然的石榴汁就榨好了,每杯石榴汁口感酸甜,像上好的干红那样血红晶莹,喝起来酸甜可口,简直太过瘾了
(2)烤包子:
在喀什没有吃到烤包子,简直是白来了喀什,新鲜羊肉放入面皮之中,从炉火中烤熟,羊肉的汁水留在面皮之中,热的烤包子,外焦肉香,美味无比。
(3)缸子肉:
一道地道的新疆小吃,每个缸子中只放一块肉,再放一些葡萄干、红枣、枸杞、胡萝卜等,把缸子盖往上一盖,让它慢慢去炖,简单的炉火,简单的炊具,却把羊肉汁熬的如此美味,把馕泡入其中,一口馕,撕开在汤里泡软一块吃,让人回味无穷。
(4)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
为什么叫“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数一数有多少代,店里人介绍的,他们家世代生活在喀什古城,以打馕为生,有上百年历史,他是第七代传人。 一个家族专注于一个馕,真正的工匠精神, 就是在墙角搭了一个棚子,里面砌了一个馕坑,制作台在外面的一块案板上,核桃馕 , 原味馕 , 玫瑰花馕 , 皮芽子馕 , 辣皮子馕 , 葡萄干馕, 整个小馕,坐上极富当地特色的长塌上,听着旁边巴巷小酒馆的、富有磁性的嗓音、唱着悠扬的民族歌曲,慢品午后蓝色时光!
喀什,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中国日落最晚的一座城市
穿梭在古城热闹的街区,沉浸在异域风情,会让你陶醉其中;
迷醉在丝路古道的古国,踏着前人曾在这里走过的路,会让你不虚此行;
欣赏这千年遗韵的建筑,欣赏着每一块砖、每一扇窗,会让你留恋忘返。
再见,喀什,一座来了又想来的城市,一定会再来,再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