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10plus1.jp/monthly/2015/05/kenchiku-1.php
建筑·In·Europe——探访日本建筑师作品100日纪行
Nicolai Kruger & 柳泽恭行 (美国建筑师协会AIA)
译:@日本建筑译介
我们是一对同为建筑师的跨国夫妻,育有两个分别为2岁和4岁的孩子。我们花了12个星期,驾驶着一辆房车穿越了欧洲7国。
我们从2007年开始在东京开展建筑实践,但为了在实践上获得更大的飞跃,我们决定在今年回到当初学习建筑的美国,即从日本移居美国。利用这一大变动的准备期,我们进行了耗时3个月的长期旅行。
通过在日本事务所的业务设计经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们对于既有审美趣味、又有高技巧性的日本建筑,持有相当赞赏的态度。于是我们想借此机会亲自调研一番,为何在欧洲,日本建筑师的建筑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我们选择了尤为著名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矶崎新、隈研吾、SANAA、谷口吉生、坂茂、藤森照信、桢文彦)在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荷兰等欧洲7国的约40个设计作品。这些建筑用途五花八门,设计原因也各有不同,或直接指定、或是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而它们的位置和环境也是多种多样,有些地处历史街区,有些则在自然景观之中。当然,不同建筑师对建筑的表现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的。
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不论新旧、尽可能多地探访调研建筑作品,将它们整体视为一种“欧洲的日本建筑”。第1回到第3回将通过描述已经落地的作品,来展现建筑与文脉的结合方式;第4回则是对日本建筑师、建筑业主或使用者等人的采访,以了解日本建筑的哪些地方让欧洲人着迷,由此展开深度的思考和讨论。本次旅行我们将在德国租一辆大众房车(Volkswagen California)并以此为自驾起点,环游欧洲,一路在露营点停泊;而在自驾前后,我们会分别在巴黎待2周和在阿姆斯特丹待1周。如此总计12周。考虑到旅行中带着孩子,所以在安排上也不失为小朋友的轻松探险之旅。
▲旅行路线
▲建筑师及作品列表
前往法国巴黎
要开始一段长期的欧洲环游之旅,巴黎可谓是最适宜的地方。这里恰好位于我们所将探访的各种地点的中心,复杂的历史、文化交织于此。即便是拖家带口的游客,在赏心悦目的林荫道上漫无目的地走走,也能随意晃至某个公园。虽说我们是4月上旬到达巴黎,但幸运的是,我们逗留的2周内只有1天下了雨,真是天公作美。说到这里,似乎可以认为“巴黎最棒”了,但对于需要使用婴儿车的家庭来说,也有行动不便之处。地铁站鲜有安装升降梯,而偶尔可见的扶手电梯上也特别提示着“婴儿车勿入”。由此让人切身体会到日本“爱心建筑法(ハートビル法,heartful+building,为了便于高龄长者和残障人士通行的建筑检查法规)”的制定的难得。
众所周知,巴黎完全就是美食的天堂,包括那些街头小吃。我们那两个小不点尤其喜欢包着巧克力馅的羊角包和火腿的咸可丽饼,在不能随同出门的时候不知让我们带了多少次。然而在一大堆餐厅中,我们一眼注意到的,是数量尤多的寿司店。我们问了一位住在巴黎的朋友,得知大部分寿司店并非由日本人经营。事实上,在他所住的街区更有一家门庭冷清的中餐厅突然歇业,等到再次开张时一看,原来还是那些人,只是已然改头换面开始做日本菜了。且不论日本餐厅是谁在经营,至少可以看到“日本元素”对巴黎的人们是有吸引力的。这位朋友还告诉我们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亚洲文化有兴趣,尤其是日本的文化和细微感,并将这些与法国大众分享。
大概是巴黎太有魅力了,我们总希望能更多地欣赏它的美、它的文化和艺术,因此买了4天有效的巴黎博物馆通票,马不停蹄地看了6间著名的美术馆。或许是期待过高,令人失望的时候也有不少。例如在5区的巴黎大学附近的万神庙,由于大规模整修,穹顶已有近十年被脚手架覆盖;挂上爱情锁以示忠贞的艺术桥上,满满的爱情锁已经挡住了桥体本身;卢浮宫陈列17世纪至19世纪法国绘画的苏利庭院,未有任何说明,仅贴出“临时关闭”便将游客拒之门外。此外,我们试图探访调研的安藤忠雄设计的UNESCO总部的“冥想空间”(1995)时,尽管已办理了入场预约,但由于处在恐怖事件警戒期,也无法得以入内。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长期维修、突然关闭在欧洲都很常见,如此也是叫人无言以对。虽然实为遗憾,但想到在欧洲其他地方还能考察安藤先生的其他作品,我们就把时间留给了伊东丰雄的康亚杰医院(2006)和SANAA的卢浮宫朗斯分馆(2012)。
伊东丰雄,康亚杰医院(Hospital Cognacq-Jay,法国巴黎,2006)
在旅行的准备期,我们访问了所调研作品的建筑师们。在见到伊东丰雄时,他向我们推荐道:“去巴黎的话,最好去看看康亚杰医院。”在伊东先生和各位员工的帮助下,我们联系到院长,并在他的带领下对医院进行了一次颇有意义的考察。
迎来建院100年的康亚杰医院位于15区,即距离埃菲尔铁塔不远的住宅区,2006年在伊东丰雄的设计下焕然一新。这间医院侧重康复训练和晚期病人的疗养,因此入院病人通常会在这里度过数月。据这次专门带领我们参观的院长说,在设计竞赛时,伊东先生在设计方案中倾注的哲学思考远在他人之上。听说在设计之初,伊东认真听取了院方设计委员会的希求。我们在参观时也可以感觉到,各个空间都特别注重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感。
医院建筑所围绕的中庭绿意盈盈,面向普通大众开放。中庭的池中流水潺潺,水面反射着日光,令庭院愈发显得寂静。从建筑内部望去,景致与外部空间相嵌,不仅让病人感到愉悦,对员工也有所裨益。伊东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半开玩笑地解释自己方案获胜的缘由:“日本建筑师就算后续改动设计,也不会提出追加报酬。”不过从院长的介绍中可以确知,选择伊东先生,是因为建筑和中庭二者间的微妙结合类似桂离宫,从晚期病人的住院楼远眺,可以感受到一种“轮回转世”的东洋哲学。
此外,幕墙采用了烧结玻璃,日光可以从树叶中漏出投影在玻璃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不是为了仅仅映射出树叶的模样,而是力图表现注重透明感和温和感的康亚杰医院的历史氛围。
SANAA,卢浮宫朗斯分馆(法国巴黎,2012)
SANAA的卢浮宫朗斯分馆,与伊东先生的医院一样是法国的重要机构,也是一处由玻璃包围起来的建筑。
这座分馆位于巴黎以北约200公里、接近与比利时之间国境线的一座因煤矿而一度繁荣的城市,从巴黎出发一天便可往返。SANAA与美国的Imrey Culbert建筑事务所共同设计的方案拔得了这一国际竞赛的头筹。朗斯分馆自身并没有常设展品,只是作为卢浮宫美术馆的分馆,自2012年开馆以来一直免费开放。
朗斯分馆建筑一部分埋于地下,且控制在极低的高度,因此乍看之下很难想象全部的建筑体量。长方形的两翼从中央正方形大厅中伸开,呈飞出之势,曲线形的玻璃面板令人们在空间内自由通行。至于外立面,无论是透明的玻璃,还是打磨过的铝面,都在勾勒出优美曲线的同时,映照出了周围的天空、自然景观以及建筑本身,恍如置身梦境。
除了跨越各种年代的90件展品,参观者还有机会看到卢浮宫美术馆内无数展品是如何被修复的,以及诸如此类幕后的工作。弥漫着如同禅境一般的纯白光线的朗斯分馆,与以建筑装饰而享誉盛名的巴黎总馆在气质上是迥然不同的。如同伊东先生的康亚杰医院,朗斯分馆不仅具有美感,而且在场所内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建筑的功能性。私以为,这二者诸多作品中,这里所提到的2个是最为成功的项目。
接下来的“建筑·In·Europe 第2回”中,我们将聚焦瑞士巴塞尔近郊的堪称建筑展示柜的诺华制药公司研究园区和维特拉(Vitra)设计园区内的建筑,以及位于法国中部的一些具有文化意义的重要的日本建筑师作品。
【作者简介】
Nicolai Kruger
自2006年起常驻东京,曾在Pelli Clarke Pelli建筑事务所进行设计实践,任职期间在亚洲各地负责不同规模的商业、文化项目设计。目前正在为调研欧洲各国的日本建筑师作品而环游欧洲。Cornish College of the Arts(西雅图,fine arts学位)毕业后进入俄勒冈大学,取得建筑硕士学位。
柳澤恭行(やなぎさわ・やすゆき)
1973年生于新泻县,2004年毕业于俄勒冈大学研究院(建筑学专业)。美国注册建筑师。在美国和日本进行设计实践。致力于进行酒店设计,也对城市社区营造有所涉及。在明治大学、工学院大学担任非常任讲师(2009-2014),是俄勒冈大学京都夏季课程的讲师,负责讲评。目前作为YK Design Consultant的负责人,主要在东京和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活动。
(以前有个相关系列的链接,不知什么时候简书取消了。这里放个第2回的链接:探访日本建筑师欧洲作品之第2回 公路旅行——纵贯法德瑞。)
“日本建筑译介”翻译整理日本建筑各类资讯,覆盖建筑报道、展会信息、座谈记录等。
译自网媒、平媒,暂未涉及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所有内容皆为首译,如有错误请及时与发布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