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清新语推荐。
一直以来,我和母亲的关系都比较紧张。虽然生活中剑弩拔张的时候也不多,但是双方心里总是隔着一层磨砂玻璃,不能很敞亮的面对彼此。
前几天,母亲去商场购物,在从地下一层往一层上电梯时,由于电梯出了故障,结果摔了下来。同去的共有三个老太太,母亲是其中之一。
她们8月19日出的事,那天我正好出差不在家。第二天一到家,母亲和我们说了下经过,我和田同志就直奔卖场。
调监控,看事情经过。电梯故障,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于是找卖场讨说法,卖场把责任推到了物业,说是电梯归物业管理。又去找物业,物业又把我们推到了卖场,说找卖场协商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田同志和我去了一次卖场、两次物业,都是请假陪同我一起去的,因为她比我心细。包括发现是由于电梯故障导致老人被摔,也是她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来的结论,我当时一听确实有道理。
如果当时去的只有我,可能差点就被卖场忽悠了,以为是中间老太太拖拽扶手带导致的摔倒问题。以上所述只是事情经过,都非重点,重点在后边。
在和母亲及另两位老太太做检查的过程中,一直是我全程陪同,另两位老太太的子女全程没露面。田同志由于上班,也没陪同。因为这个事,我忙活了半个月。
问题出在最后一个环节,那天天气下着雨。每次去看病,一般是让我家老大看着一周8个多月的墨墨,那天正好老大临时有事要出去,我的父亲又由于身体原因看不了孩子。于是母亲就让田同志临时请假,让她看孩子我俩去看病。
但是那天田同志单位多人缺岗,假请不下来。于是母亲心里一百个不痛快,觉得是儿媳妇对她不重视,又说如果是她亲妈假就准能请下来啦。
我当时也有这种想法,但是事后再问田同志,田同志说即使是自己亲妈,请假也得提前一天,临时请假很难批。毕竟那么大的公司,一人一岗,你临时请假了你那个岗位谁来盯?公司领导也不可能那么容易抽调人吧?
我们把原因和母亲讲了,但是母亲依旧不依不饶,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说是要去找田同志领导,找人力资源部,要问个究竟。
我后来说要带她去时,她又不去了。说我对她不重视,不会好好说话,又找了我一堆不是。我又没控制好自己的脾气,把自己内心的烦躁抱怨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我说:“你总说我们不管你,出了这档子事,我还不是一天天陪着去医院?那两个老太太的子女影子在哪里?”
我说:“你说小田对你不重视,出事第二天还不是她跟着我一起去卖场?一起去物业?跟物业经理说事时上班中途还跑回来了两小时。”
我说:“这么多年从我记事起,小时候刮痧拔罐,大了后外地就医,哪次不是我跟着你一趟趟跑,同为子女,你跟着我姥姥姥爷看过几次病,就过几次医?”
唉,事过后我承认我做的不对,说话挺伤人,可是当时就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我的母亲看问题太偏激,看人看己总是两个标准,看别人总是问题一大堆。所以和家里小辈关系弄的挺紧张,事情没少干,好名没留下。
对于如何和母亲相处,我这么多年来可没少费心思。书看了不少,人请教了不少,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我总是希望母亲看问题能够多一些公正,少一些偏激,所以很多时候由于观点不同就彼此心生间隙。
最近,我和晴悦姐姐聊了许多天,今天,又恰好看到了墨晓娉姐姐昨天发的一篇文,还有一些友友的评论,忽然一下子醍醐灌顶了,终于明白了如何和母亲相处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争吵?因为我们意见不一。很多事情难道非要分个对错吗?可能也未必。尤其是和上岁数的老人,更不要去分对错是非。
因为子女和父母生长于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和人生遭遇,而这些又直接导致了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水平的差异。你又怎么可能让父母达到和你一样的认知水平?
所以,不要和父母论是非对错就好。什么是孝顺?对于上了岁数的父母,能顺老人心意去做就是孝,能让老人开心就是孝。
在和老人意见有分歧时,不要争吵,试着先肯定老人的观点,然后再顺势引导老人的思路,一点点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是更好吗?谁不是更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能不需要和任何不相关的人和解,因为,你们之间本来就没有战争,所以,你压根不需要和别人和解。
但是你绕不开你的家人。绕不开生你的父母,绕不开你生的儿女。如果相互理解,那么皆大欢喜。如果彼此不理解,那很可能就是一辈子的战争,直到一方撒手人寰,战争宣告结束。
最好的家庭,是没有战争的家庭。有分歧,但是不争吵。彼此尊重,交换意见,然而以当事人意见为准。所以能够准确的理解一个人是不容易的,理解是和谐相处的基础。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和任何人都能和谐相处,这是一种大本事。和谐相处意味着对自己的接纳,对他人的接纳,对世界的接纳。接纳就是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与世界和解。而能与家人达成和解,无疑是与一切人和解的基础。
活了大半辈子,思索了几十年的问题,在这个瞬间我终于有所悟了,希望余生我能知而后行,做个能让父母开心满意的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