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晌午合上了这本李娟偏爱的《冬牧场》,在无数个碎片时间里阅读完了整个冬季发生在冬窝子里的故事。
作者李娟的三个月,记忆中的寒冷叠加现实的寒冷,使得这本书通篇直冒冷气,确实无疑成为了避暑神器。
李娟逼真还原了那个冬天的所有寒冷,在巨大寒冷中,在无际的荒野和漫长的冬天中,用双手撑开的一小团温暖与安宁,虽然微弱,却足够与之抗衡。
居麻一家驻扎在寒冷的干涸的贫瘠的沙漠里,在大地起伏之处,寻找最合适的背风处的洼陷地,挖一个一两米深的坑,装扇简陋的大门,可以说“与世隔绝”,但却是居麻一家挡风避寒的冬窝子。冬窝子虽小,但五脏俱全,一面长长的床,一个小小的厨房,便能温暖一家人的冬天。
居麻的乐观幽默和巧手韧劲,在与李娟的对话里,一览无余。居麻自己缝补的鞋子,帮李娟修好的眼镜、电视的天线、各种物什零件都留下了痕迹。每一天套马出门放牧时的艰辛,在暮色归家后享用热乎的茶,甜蜜的糖果,厚实的馕饼时,烟消殆尽,似乎一整天的所有的劳作就是为了那舒心酣畅的一刻,聊天、沉默、再聊天,再沉默,时间时快时慢,松松驰驰在人的脸上、手上、身体上、脑海里雕琢烙印。
加玛小姑娘的内敛和淳朴,载着少女的愿望和期待,对汉语的学习热情,耳边的悄悄话和与最亲的人之间的嬉笑赌气,在那个孤寂的冬天里,都化成李娟笔下的美好文字。偶尔流露出游牧民族的无奈与苦闷,也会被一夜的白雪所覆盖,而李娟像冬夜里的一簇篝火,点燃她们对外面世界的渴求,在孩子们心中,一点点燃烧。
牧民之间的串门,主人的待客之道,陌生人之间的热情,都是那么纯朴善良,在一望无际的世界里,抬头白云蓝天,脚下白雪枯草,再跌宕的心境,置身其中谁还会滋生出什么坏心思呢?
弥漫的晨雾中,陆陆续续缓慢出发的羊群和骆驼,大牛与小牛,都在各自的世界里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草地。地窝子里的梅花猫,醉生梦死的猫生连李娟都羡慕。而那只蜷缩在地窝子屋顶上的熊猫狗,最后跟随着李娟一起离开了冬牧场。
空闲日子里,李娟未完成的绣毡和加玛完成的马饰,细细密密的针线里填满了寂寞和快乐。最高处悬挂的马头骨,嫂子制作的不可言喻的美食,都是镶嵌在游牧人古老习俗下最后的瑰宝。
冬牧场是过于悄寂的,每当头顶上脚步声响起,地窝子里的人会由衷的惊奇和欢喜。无论是归家的主人还是做客的陌生人,在推开门的那一瞬间,寒冷与温暖就这么紧紧相拥了,融化了。
就如此刻的我,像一个陌生的客人,去书中探访着对我来说无比新奇的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翻开书,便也置身在寒冷的沙漠中,与李娟,加玛一起,放牧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