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多年,很多学生从当年的桃李芬芳,已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欣慰之余,却不敢懈怠,因为时代在进步,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也愈加多元化,如何与时俱进,怎样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
兴成长计划,向我打开了一扇门,历经这么多年的山重水复,我看到了前方的柳暗花明!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让我明确了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技术支持学习,技术引领学习变革。任何偏执一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的教师认为:一只粉笔和一块黑板,就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了。也有教师认为:一节课,技术手段多多益善。这两种想法都有失偏颇,一节课,必须先制订学习计划,再去考虑运用哪些技术手段,这样才不会喧宾夺主,哗众取宠,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支持作用,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习中的另一个重大收获:我领悟到了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就我任教的英语学科而言,一篇英语短文中,可能涉及到数理化生的知识,也可能涉及到文史哲体音美,任何老师都不是全才,这就需要各学科的整合,要打破科任老师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旧观念,各科协同 ,多上一些学科整合课。
通过学习,还让我重新思考教育,我们讲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学生的素质真的提高了吗?一节两节的公开课示范课,我们还可以做一做素质教育的秀,平时谁能坚持经常?当然,这不完全是教师个人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这是一个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的问题。但作为教师,必须首先思考,首先尝试,首先做出努力,当所有的技术支持都到位了,教师应该像一个优秀的导演一样,掌控全局,hold住全场,有条不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不是变成一场技术秀。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社会都会认可,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我自认为,距这种层次,还有很大的距离,还要走很长的路。
当年,我们的孔圣人靠竹简木椟,教徒三千,育贤七十二。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是他老人家难以望其项背的。我们应该有信心,也完全有可能,为国家民族,为世界,培育出更多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