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说天地玄黄,什么叫天地玄黄呢?这一句是有来历的。“天地玄黄”是来自我们国学里的一本奇书《易经》。《易经》里不是直接说“天地玄黄”,最初的说法是说“天玄地黄”,这里周兴嗣写的时候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说白了就是原汁原味的引用,不改一个字,只是变变顺序,成为我自己的描述。
天地玄黄,指的是天地初开的情形。天地是怎样分开的呢?既然详解,咱们就顺带把《盘古开天辟地》也讲一下: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意思是说:天地最早是混沌一体的,宇宙像一个巨大的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中沉睡。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看到四周一片漆黑,就操起一把大斧子,劈开了混沌,巨蛋被打破了,轻盈清亮的部分缓缓上升,变成了天;沉重浑浊的部分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天地分开,盘古顶立天地之间,天每天高一丈,地每天厚一丈,盘古也随着天地分离越长越高。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这个稍后再解释),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天地逐渐成形后,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隆隆的雷声;双眼变成太阳和月亮;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方支撑天地的支柱;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血液变成了奔涌的江河;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毛发变成了茂盛的草木。天地宇宙正式形成。道家还有盘古精气化三清的说法,盘古死后,他的精气化作了三个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是否是通天教主说法不一,但个人以为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上老君。
现在说一下“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这个纯粹是个人看法,姑且听之。先说“数起于一”,个人认为是无极生太极,无中生有始为一。为什么这么说?无极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零。生了太极才有一。太极是什么?大家都看过太极图,太极是一阴一阳的合体,明确的说这个太极图的阴阳合体为一。再说“立于三”,个人认为是如下说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上面说一阴一阳为一,这是阴阳的一次方,也就是初始变化。两仪生四象,阴阳的二次方,就是第二次变化。生出了太阳、太阴、少阳和少阴。四象生八卦,这是阴阳的三次方,就是三次变化,也就生成了八卦,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对应的是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演变到了这里,八卦就把宇宙中主体万物和现象都已经演化出来了。所以说,立于三,到第三次演化,万事万物的主体及现象已经就位。到第四次方的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万事万物已经尽在其中,无须再往下推演。有意思的是六十四卦中第六十三卦是既济卦,意思是已经演变完成;但第六十四卦是未济卦,意思是一切还没有完成,要重新开始,这样就进入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另外一种说法是“立于三”是指天地人三才,但在文化演化过程中,除了女娲造人之外,并没有关于演化过程中有人的记录。不是天地生出来就有人,也不是天地人就能直接演化出万物来。所以这种说法,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至于“成于五”是不是和五行相关,“盛于七”是不是指的七日来复的说法还需再行研究,也希望大家能够补正。这里说一下“七日来复”,复指的是复卦,主十一月。复卦六爻,第一爻为阳,其他五爻为阴,表示阴气剥尽阳气复生,称为“来复”。现常指一星期。在中医一般开药也是五天或是七天。意思是七天一定会有新的变化。如果见效,就后悔好转。最后说“处于九”,九是数字的极限,也是阳的极限。这个从八卦算法来看可以看出来——六是太阴,七是少阳,八是少阴,就是太阳。阳极就是阴了。所以说最终处于九。从乾卦我们也已看出九五是飞龙在天,到了上九也就是最后一阳爻就成了亢龙有悔了。穷则思变,到极限了就要有变化了,这种变化是转向另一边的变化,就和太极图所演化的一样了。这个话题,我们就说到这里,下面我们继续“天地玄黄的”话题。
我们来继续说天地玄黄。什么是天?《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他前切。意思是:天,头顶。至高无上,字形由“一、大”构成。意思是说:头顶之上,至高无上的就是天。有人说我头顶上是棵树,是不是就是天?这就进入了一个误区。巅在这里有“极”的意思。所以说的是头顶上至高至大的是天。树的高度和规模还是太小了。(以下这部分注释没兴趣的可以不看。《说文解字》注释:天,颠也。此以同部曡韵为训也。凡门闻也、户护也、尾微也、发拔也皆此例。凡言元始也、天颠也、丕大也、吏治人者也,皆於六书为转注而微有差别。元始可互言之,天颠不可倒言之。葢求义则转移皆是,举物则定名难假。然其为训诂则一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偁。始者,女之初也,以为凡起之偁。然则天亦可为凡颠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至高无上,从一大。至高无上,是其大无有二也,故从一大。於六书为会意,凡会意合二字以成语。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
什么是地呢?《说文解字》说: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意思是:天地分开之后,轻的清阳的气上升形成了天;重的污浊的为阴的物质凝结成了地,地是万物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相对于天而言的。 墬,籒文地从䧘。徒内切。注:埊、𨻐、嶳、埅,亦古文地。
这个“玄”字是什么意思呢?“玄”最初就是指黑色。俗话说就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到,总感觉不踏实又闹不明白。所以后来“玄”就引申为黑暗深邃,无法看明白;后解释为为玄奥,最后都引申为深邃,无法看透的意思。例如老子《道德经》里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指的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这句话解释就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
有人说这不是废话,不是无病呻吟吗?我个人认为这里讲的是宇宙古人对于宇宙初成状态的一种想象,神识范围内只有黄色的大地和黑漆漆的天空。有人说我看天就是蓝的,我说你是白天看的,周兴嗣是晚上看的。大家想象一下在没有星光的晚上,周嗣在那里愁眉苦脸地拿着一千个乱七八糟的字写文章。明天写不好的话,头就没了。那时候不光天是黑的,我感觉他看到啥,啥都是黑的。开句玩笑。在古人的意识和现代科学的意识是相通的:天本来就是黑色的,所谓的光明是日月带来的。
这样一来,天地玄黄的意思就非常明了了。“天地玄黄”这句讲的是开天辟地时候的景象。盘古开天辟地,清气上升为天,浊阴下降为地,那时候还没有日月星辰。既然清气上升为天,清气是透明的,映射出的天就是黑色的,这就是所谓的“天玄”;浊阴下降形成实体为地,地是有颜色的——大家不了解可以开窗望一眼,对了,是黄的,这就是所谓“地黄”。合起来就是“天地玄黄”。
说起“宇宙洪荒”,很多人会想到大洪水时代,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很多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在这里也顺便讲一下:《共工撞倒不周山》,出自《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大意是: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一说是与火神祝融大战),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维系大地的支撑也断裂.从那以后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女娲补天》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鷙鸟攫老弱。於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大意是: 远古之时,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坍塌了,大地开裂;天不能普遍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势蔓延而不能熄灭,水势浩大而不能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原,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但这里的宇宙洪荒却和这段神话没有关系。那“宇宙洪荒”讲的是什么呢?“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咱们先说“宇宙”。《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做宇,古往今来叫做宙”。说白了,“宇”指的就是空间,用现代的话讲就是我们所在的三维空间;而“宙”指的就是时间;“宇宙”合起来就是指时空。
至于“洪荒”是从哪里来的呢?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洪”字的本义就是大,后来人们引申为大水,有人说这里的“洪”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但我个人认为这里的“洪”指的是大的意思,指的是天地初生,无限延展,大无边际。而“荒”的意思从字形看与草木有关,有人会认为这里的“荒”指的是荒凉的意思;但我认为这里的“荒”应该是空的意思,空旷,什么都没有生长,没有开拓。《说文解字》:“荒,芜也。”《礼记·曲礼上》对荒的解释:“地广大,荒而不治。”后续对荒的解释个人认为都是从这里衍生过去的。“洪荒”是指天地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广大而空旷,什么都没有开始生长起来。所以洪荒是指天地初分时的万物皆无的那种苍茫浩渺而又巨大荒凉的状态。
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意识就是从两边引用合成的。《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以现代物理学和《易经》来讲,就是太极或者宇宙大爆炸前的状态。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文化叫太极。大约150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发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也就是《易经》中所讲的“太极生两仪”,两极指的是阴阳,记住太极生的是阴阳,不是天地,这一点要十分明确。阳为清气化生为天,阴为浊实凝结成地;这是后来的相的变化。后面还有“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咱就不多讲了。多说一句,现代物理学研究更加证实了阴阳的相对性,现在研究有物质,那么就有反物质。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阴阳的相对性。这只是我个人一家之言,不用太较真。
两句讲的是开天辟地的状况:盘古开天辟地,清气上升化为了天,浊气下降结成了地。黑暗的天空映照着黄色的大地,一眼望去,整个六合无边无际,整个时空无始无终,空空荡荡,没有任何生机。
-END-
卧云轩钧霆原创,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