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感教育认为好孩子所具备的四种感觉,分别是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规则感。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够很好地与父母分离,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世界;亲密感强的孩子能够很好地建立人际关系;成就感强的孩子能够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耐受挫折能力较强,具备自我激励的能力;规则感强的孩子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在社会规则范围内做事,并且这种规则感更多是自律,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和自我计划的能力。
为人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爱的方式却有很大不同为人父母的四重境界,您是哪一重?
有人仅付出金钱,尽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找最好的学校、老师……这是第一重
有的父母,不仅仅愿意付出金钱,更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即便是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一个问候,陪孩子玩一玩……这是第二重
有的父母,为了孩子还愿意花费时间,去思考教育的终极目的,去学习最适合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去分析总结,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协助孩子一起成长……这是第三重。
有的父母,为了孩子不仅仅是付出金钱、时间,不仅仅是学习、思考、支持,更愿意为了孩子,改变自己,而在父母的所有行动中,改变自己是需要何等的决心、勇气和毅力!这是最高境界。
四感教育的理念和语录:
1.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好好五个度:温度、广度、深度、高度、尺度。
2.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缺点。
3.提高孩子的安全感、亲密感、成就感、规则感。
4.撒谎有三种原因:一防御性撒谎,二获益性撒谎,三攻击性撒谎。
5.惩罚没有问题,但反对惩罚带来的痛苦。
6.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7.很多孩子,是因为自己做的事情的善意,不被看到。不良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善意的动机。
8.要推动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感到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一个目标,而不是去完成父母的任务。
9.如果孩子不回答你的问题,不愿意与你沟通:第一,不愿给你聊,说明亲密感不好。第二有恐惧,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所以回避问题。
10.在孩子长大的期间,给孩子选择决定的权利。
11.注意关键期:6岁,12岁,18岁。12岁至14岁是青少年的叛逆期关键时期。
12.父母要温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大于一切!关系好才能去更好的相处互动。
2.作为父母,要多学一些心理学。出了问题,再去解决,那是亡羊补牢!没问题时,去学习,去预防问题的出现,那是未雨绸缪。
3.海德平衡理论:平衡最重要。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会导致孩子学习出现问题。
4.孩子的问题是日积月累导致的,父母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去真心地修复关系,坚持不懈,终能成功。不要一有挫败,就放弃!
5.推动孩子的成就感,先要扬长避短,再取长补短。若先补短,会让人更辛苦,让人焦虑,有挫败感。
1.一直是好孩子,一直都听话,易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一厥不振!
2.孩子的拖延:不得不去做,所以拖延。没有充分的调动孩子内在的积极性能动性。
3.对于男孩,要保护他的攻击性。
4.别人打你家孩子,孩子应对三步骤:(1).大声说:你不准这么对我 (2).向大人求助,大人干预无效的话(3).打回去。(打不过就离开,告诉家长,老师保护自己。)
5.孩子的打架分三个层次:一是打闹,二是冲动,三是欺负。
6.父母离异不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夫妻关系不好,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孩子在意的是夫妻关系是否和谐。
7.夫妻关系和谐,俩人互相欣赏,孩子才会把两种力量合二为一。
8.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