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个荒缪的故事,上下颠倒,字里行间都寄托着作者卡尔维诺对意大利20世纪的心境。
作者,伊塔罗•卡尔维诺,意大利爱国文学者,曾参加反抗法西斯运动,作品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作品中充满了奇特和想象。
20世纪的意大利,完成统一,复兴运动兴起,与德国日本签订“钢铁同盟”,对抗英国法国俄罗斯签订的“协约国”,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故事简概
这本书主要讲诉了,一位世袭男爵家长子,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从18岁起便一直生活在树上,拒绝下人世间生活,依靠本身在树木中行动便捷,穿梭轻便的本领。
柯希莫在树上完成了筑屋,打猎,读书学习等,一些特殊的事件也在他的生命中留下印记。例如:营救臭名昭著的海盗,帮村民扑灭深林大火,诱捕狼群,帮助法军进行战争,领导公民进行革命……
最终柯希莫男爵,临死之际登上热气球,消失在了天空上。
摘记
卡尔维诺的人生格言是:“我对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
“基于某种内心的执着追求的事业,应当默默进行不引人注目。某人如果稍微加以宣扬或夸耀,就会显得很愚毒,毫无头脑甚至卑鄙”
我认为:这是卡尔维诺对炫耀自大的讽刺。
“反叛行为不是用尺度可以衡量的,”他说道,“有时以为只迈出了几步,却永无掉头回返之机。”
我认为:这是对曲折人生做的诠释。
“总而言之,虽然一个比较宽容的时代正在到来,然而它更虚伪了。”
我认为:没有完全正面的事物,就像时代的改变总会带来好和坏。
“疯狂好歹还是一种本质的力量,而愚蠢是本质的一种衰弱,无法弥补。 ”
我认为:所有的行动都附于大脑,最可怕的事情是大脑麻木。
“但他始终认为,为了与他人真正在一起,唯一的出路是与他人相疏离,他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顽固地为自己和为他人坚持那种不方便的特立独行和离群索居。这就是他作为诗人、探险者、革命者的志趣。”
我认为:孤独者很少被旁人影响,因此他们的思想是绝对独立特殊的。
“对于远方的思念、空虚感、期待,这些思想本身可以延绵不断,比生命更长久。”
(书中柯希莫曾经纠结过理性和感性的问题)我认为:人是感性的,感性大于理性。
读后感
首先,书中体现了一个完整人生的起伏。
柯希莫与女主人公薇莪拉的第一次离别,他展开了自己的冒险之旅。正值青年的他,去尝试一切事物,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他变得会在树上生活。
柯希莫与女主人公薇莪拉的第二次离别,他体验到了爱情的感性,同时他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他参加过革命,创造过政治确论,奉献与付出,完成了一生我行我素的独立特性。
其次,整本书体现的是通向自由。
情节与人物形象展现的是作者乃至全人类对于权威的反抗意识及对自由的追寻。
例如,主人公柯希莫的墓志铭,一生的概括: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柯希莫的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思想,即使常常被人讨论,但他留下的是一段传奇,这就是生命价值。
例如,按照世袭爵位人生轨迹生活的第三人称“我”,对柯希莫是这样想的:“我羡慕隐匿在森林中不知哪棵树上的柯希莫,他清净地享受着他的白天和黑夜。”
“我”或许可以理解为卡尔维诺,他追求自由,享受自由,却只能被世纪枷锁困着,面对意大利他是寂寥又悲愤的。
这本书表面是浪漫有趣的,剥开外表华丽的包装,它是深刻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