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琴史》// 夷齐

卷一

伯夷  叔齐

夷齐(意译)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

伯夷把国让与其弟,叔齐没有接受,

两人听闻周文王贤德,兴叹说道:

“为何不归顺文王呢?

我听闻西伯善待老者养其终年。”

于是伯夷与叔齐一同归附文王。


及至武王伐纣,唯独二人认为不合适,

竭诚进谏,但武王没有接受,

于是二人决定不吃周朝食粮,

并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充饥。

作歌唱道:

“登上那西山啊采其薇,

以暴制暴啊不知己身错处。

神农虞舜夏禹忽然隐没啊,

我们将能去往何方!

于此嗟叹人将亡,生命衰微!”

这就是所谓的《采薇操》。

二人最终饿死于首阳山。

大概他们耻于商周干戈战事,

从而怀思尧舜禅让之气节。

万世以下听闻他们的风骨,

乱臣心中生出怵惕恐惧。

孔子评论他们求仁得仁,

孟子认为他们是圣者清流。

《鹤听琴图》 清代  顾洛

夷齐(原文)

夷、齐者,孤竹君之二子也。伯夷以国让其弟,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于是与叔齐偕归之。及武王伐纣,独二人者以为不可,武王不听,遂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此所谓《采薇操》也。遂饿死于首阳山。盖耻商周干戈之事,而思尧舜揖让之节。万世之下闻其风者,乱臣为之怵惧。孔子以谓求仁得仁,孟子以为圣之清者。

注释:

夷、齐:伯夷、叔齐,古代抱节守志典范。据传周武王伐纣,二人拦马进谏阻止。

徂:通“殂”,死亡。

揖让:类“禅让”,以位让予贤者。

琴史新读 - 文集 - 简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9,244评论 0 18
  • 场景A:工作中遇到一次代表部门演讲的机会,内心明明非常想争取,但始终没有勇气提出申请。最后其他同事去进行演讲,内心...
    山千黛阅读 5,359评论 2 5
  • 此行曼谷不算幸运,未看新闻,不知国情。26日巧遇国王纪念日,电视皆在直播此次盛况,20万民众到场送别,实是震撼。这...
    苏江同学阅读 3,218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