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学习笔记(五),强制输出,读书更通透。
继前面学习了稀缺、成本、需求和价格的概念后,本文接着学习第五个经济学概念——权利。
资源的占有丨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权利是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虽然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认为自己与生俱来就拥有很多的权利,但那是因为在我们出生前这些权利就已经被社会确立,才得以赋予给每个个体。
那权力从何而来?权利来自人类社会的经验教训。每当人类犯了巨大的错误、有了惨痛的教训以后,就会尽力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于是就一点点建立起对权利的约定和安排,逐步的完善社会制度,才有了当今社会的样貌。
一项权力的产生需要漫长的进化过程。从有人提出,到有人实践,再到逐步得到大众的认同,在把它写进法律条文里,最后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当中充满各种曲折。
在所有人类享有的权利当中,经济学最关注的是人的经济权利,具体一点就是产权。
产权界定丨保护与限制
产权的兴起
动力之一:外部性。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很难依靠原来的口头或者习俗进行产品归属的划分,不得不制定规则来协助产权的界定。
动力之二:聚集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成本的下降,人们和货物都有越来越聚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随之而来,也就产生了对产权的需求。
产权三要素
使用权——即决定资源如何使用的权利。使用权需要和所有权进行区分,例如农民拥有耕地的使用权,但耕地所有权归国家,两种权利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份资源在不同环节、不同侧面的使用和分工。
收益权——即对资产所得收益进行分配的权利。如果你是房东,那你就有用房租的分配权;你是老板,你就拥有公司营业额的分配权。
转让权——即把一份资产未来永久的、全部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一次性批发转让出去的权利。从产权的角度讲,看一个人是否真正拥有某件物品,最有效的试金石就是看他有没有转让权。
产权保护三大原则
财产原则——一个人通过付费的方法把一项资产的产权从别人手里拿过来,那这项资产就是根据财产原则进行保护的。
责任原则——当一个人侵害了别人的产权后,侵害者就要向产权所有者赔偿,但赔偿金额由第三方确定。这里第三方可以是政府、保险公司或者公证机构。
不可转让原则——政府明令禁止所有权人把他拥有的资产卖给别人。
以上三个产权保护原则没有绝对的优劣或者优先级之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组合使用的。
当有人侵占我的耕地时,我的土地受到财产原则的保护;当政府要征地建学校的时候,我的耕地受责任原则的保护,政府会给予合理的赔偿;当我醉酒签了土地转让协议时,耕地受到不可转让原则的保护,因为醉酒时的签字无效。
公共服务丨公用品与私用品
在经济学中,公用品是指一个人使用时不影响别人使用的商品,没有竞争性和排他性;而私用品是指一个人使用时别人就无法使用的商品,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如一首歌、一个法律条文,你用我也用,不会有冲突,就是公用品。一个苹果、一台电脑,你吃或者用,我就无法同时进行,是私用品。
还有一些不好界定的属性的物品。如一条道路,你走我也走,看似是公用品,但道路的通量是有限的,到达一定限度时,你用,别人就无法用,所以道路是私用品。类似不好分辨的还有很多,需要具体分析。
其实,道路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但是属于私用品。它可以收费,也可以免费。如今 ,道路拥堵成为每个大城市无法避免又无法解决的难题。
经济学家给出一种解决方案:征收拥堵费。根据道路拥堵的情况,实时调整从该条道路通过的费用,这样就可以筛选出真需求,让一些需求程度低于付费价格的人选择其他道路,从而使得有真正需求或者更够付得起价格的人高效的使用这条道路。
从近年来频发的节假日高速公路因为免费而更加拥堵不堪情况来看,收费并不一定是坏事。
学到这里,对经济学有了一个有个初步的感觉或者印象,就是经济学倾向于从社会效率或者社会资源使用率最优化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但是很多时候社会制度中并没有遵循经济原则,一是有社会伦理道德的考量,二是政府部门观念、态度的转换的窗口期,三是普通人思维转换、观念接受的程度。
另外,也体会到了经济学的博大和可拓展性,看《奇葩说》时,不管每一期的辩题是什么,薛教授总能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解释,让人拍案叫绝,恍然大悟,深切的体会到知识内化成功力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