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以后

耿乐是我看过一部电影就记住的演员,好像是2003年《开往春天的地铁》。那个时候我正年轻,很长一段时间沉迷在“建斌”这个角色里,沉默、隐忍、孤独以及眼神里夹杂的一缕若即若离的忧郁,似乎这些关键词就是我对青春的印象。十六年后,我冲着耿乐的名字看了另外一部电影——《下海》,尽管看完之后才知道,在《下海》里他只是个配角,虽然只是寥寥几个镜头,却把一个中年男人的无奈演绎的淋漓尽致,以至于在豆瓣电影里,居然有人说电影的主题是“原谅”。

《下海》讲的是一个“良家妇女”变“立占街女”然后“回归”的故事。当然这类“主题”的电影难以走进内地影院就不言而喻了。在我们当前的文化意识形态中,“立占街女”的脸谱被刻画成——好逸恶劳、败坏人伦、水性杨花、传播疾病、诱发犯罪等形象。但是影片女主丽娜跟这些贬义的形容词扯不上任何关系,相反她能吃苦耐劳,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只是在当时大规模下岗潮的背景下,她想“换个大点儿的房子”“生活的好一点儿”的愿望变得有点儿艰难。所以当她听说去法国当保姆能挣钱的时候,反复做通了老公的工作,举债通过旅游签证非法留在了法国。

当丽娜开始去找保姆的工作时,却发现现实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好。原本她的工资预期是月2000英镑,但实际却是500英镑,尽管她电话找工作时都快把“我不怕吃苦”“什么活都能干”说成口头禅了。她在一个华裔家庭安顿下来,女主人跟她谈好月工资500英镑,然后安排她住在仅能容身的一个储物间里,这些丽娜都没有在意,可是在月末领工资时,女主人却因家里的宝宝打碎了一个花瓶而扣掉了丽娜100英镑时,她怒不可遏,夺门而出。丽娜在一个叫饭店认识了“立占街”的东北老乡。尽管她鄙视立占街,却无法给视频里的老公一个交代——借下的高利贷该还了。

丽娜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她开始在大街上游荡,看到潜在的客户会向他们伸出四根手指头——一次40英镑。尽管她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甚至被强奸,作为一个“偷渡客”她没有任何方式保护自己。

丽娜开始不断给老公寄钱,在视频里老公告诉她换了个大房子,并且还准备开一家门店。当然了,“保姆”成了她的遮羞布。丽娜的“发迹”导致弟妹丹丹一家企图“复制”她轨迹,在没有任何商量的情况下,杀入法国巴黎,最终导致了丽娜“立占街”秘密的败露。她们决定一起回国,尽管丽娜对丹丹反复叮嘱,可终究纸保不住火,耿乐饰演的男主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老婆是立占街女这样的“奇耻大辱”,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可他不得不面对自己可爱的儿子,还有贤惠、会过日子、彼此相爱的老婆做过立占街女这样的事实。

整部电影似乎只是在提出一个问题——剥离掉我们强加给“X工作者”身上的那些贬义色彩后,如何评价在比较极端的条件下从事“X工作”的行为呢。布鲁塞尔的导演奥利维耶·梅斯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在他的镜头下,对丽娜、对那一群流落到巴黎的华人中年妇女流露出不经意的同情。当然作为丽娜的老公,除了接受,似乎也并无他途——丽娜除了有过“立占街”经历以外,绝对算是个好女人,更何况她“立占街”也非是因为好逸恶劳,贪图享乐。

最重要的是,“丽娜”们似乎也并不需要被别人同情、谅解,她甚至对她的经历并无悔意。当某个陌生的男人从她身上爬起来离开后,她站在简陋不堪的小屋透过窗外,看到艾菲尔特塔时一定异常绝望,梦想遥不可及,原来巴黎竟是这个样子。

自己选择的路,不悔,就是给自己最好的交代。

【本文原创非首发,首发企鹅空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