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话导入,明确主题
谈话导入: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班级读书活动,围绕大家近期所读的《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二、畅所欲言,梳理话题
1、回顾阅读任务
本单元学习之初,老师就布置了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任务,让同学们边读边批注阅读感受,并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填写“读书记录卡”。现在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交流读书感受
(1)学生自主交流
生1:我对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绝境求生有深刻的感受,从中我看出鲁滨逊坚强的意志。师:荒岛求生的情节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明确说话要求,示范交流
同学们在说话时要想……就要有理有据,如何做到有理有据?(要求: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三点:回读相关章节
生2:我认为鲁滨逊每次面对困难都不会坐以待毙,为此我把刚流落荒岛时他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梳理——
困难——缺少食物,野兽的威胁 (PPT出示句段)
做法——找到淡水,嚼烟叶充饥;爬到树上睡觉。
困难——发现生活必需品却没有船只搬运
做法——反复观察,发现绳索上船;动手制作木筏。从中你看出鲁滨逊是一个爱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困难——没有衣服穿
做法——去船上找衣服,并发现有大用处的工具箱。你找到了相关原文的相关段落。
困难——无法把物品运上岸
做法——找到小湾,划进浅滩,等潮退去,货物安全地留在岸上 。
(每个观点都出示原文依据,关键词句加红)
我认为鲁滨逊每一次遇到困难都能勇敢面对,不放弃每一个求生的机会,被鲁滨逊那顽强不屈的毅力所打动。
师总结:这两位同学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交流了阅读感受。
3.补充话题,丰富交流
⑴引导交流:其实除了大家分享到的话题外,课本中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多开阔大家的思路的话题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找出……
生:故事的结局、阅读中的困惑、联系生活经历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等。(板书:人物、情节、困惑、结局、联结、启示)
接下来,请同学们围绕这几个话题,在小组内继续交流。
⑵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小组交流要求:根据自己的想法观点,回读重要章节,寻找证明自己想法或观点的依据;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对于不同的想法,想想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强调听话要求)
三、围绕交流话题,深入展开讨论。
1.小组合作,开展交流
过渡:第五组讨论最激烈,能与我们分享你们的交流内容吗?请你。
5组代表:我们组是选取“作品带给我们的启发”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的。鲁滨逊说:“(呈现原文句)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与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结合原文谈感受,说得有理。乐观是他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2.巧引原文,提升理解
鲁滨逊的“减轻烦恼法”值得我们学习。
(呈现坏处,好处对照表)
坏处和好处不仅仅是两种想法,两种思维方式,它们指向的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烦恼,如:妈妈帮我报了补习班,爸爸不带我去爬山,伙伴冤枉我…该怎么办呢?试一试用鲁滨逊的“减轻烦恼法”来思考吧:
3.联结生活,小组交流
生1:考试考砸了,妈妈不让我看电视,也不让我跟朋友出去玩,但我可以在家里认真复习,争取下次考出理想的成绩。
生2:我的烦恼是妈妈很忙没时间陪我,我没有机会和父母谈心,但好处是我学会了独立。
(是啊,虽然妈妈没有时间陪你,你却学会了独立)
生3:我的烦恼是妈妈给我报了补习班,坏处是我不能去打篮球,好处却是我的学习时间多了,可以提高成绩。
(你想来对他的发言做评价:日常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时,多从“坏处”“好处”两个方面去考虑问题。)
师: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盯着事情坏的一面,面对困境,用理智乐观去战胜内心的悲观沮丧,才能心平气和地应对任何的困难。
4.遇见分歧怎么办?
四、分享收获,谈启发
引导交流:今天,我们围绕同一本书,选取有价值的话题进行了交流,在今天的交流中你有什么收获?
生1:与别人讨论一本书要注意说出观点和理由。
师:这是表达的人要注意的,那听的同学呢?
生2:要会判断别人说的是否有理有据。
师:最开始我们看《鲁滨逊》看得很快,读得很平,现在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生3:不仅要自己细心的读,还要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师:是啊,通过跟同学分享交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同学们,同读一本书要交流的话题有很多,一节口语交际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后,请把你想讨论没有时间讨论的话题找同学继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