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在图书馆,兜兜转转中,《我和我母亲的疼痛》就那么突然地、猝不及防地挤进我的眼帘。
抽出、打开、翻阅,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带他回家”毫不犹豫的,我办理了借阅手续。
这本书是赵敔写她母亲最后的五个月。母亲患癌之后,从最初的不甘、不服到最后的无奈、认可、煎熬、痛苦,文章看似平淡叙述,实则细腻真实,没有经历的人实则难以写出,亲身经历的人却总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看这本书, 我仿佛再次和母亲相伴,在老家、在小区、在医院,母亲的唠叨,母亲的牵挂,母亲的顺从,历历在目——
文章的最后,作者写到了她的母亲昏迷后七天去世,七天中,作者目睹了母亲的眼睛从青透到混浊,直至蒙上一层厚厚的翳,直至对亲人的声音不再有反应,作者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生命从鲜活到枯萎的全过程。
看到这些,我的心里真是五味陈杂,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自己此时的心绪,因为我的母亲走得很突然,从家里到医院,不过一个多小时,最后的抢救也就十几分钟,一切都发生的太突然,就像弟弟说的,“母亲走得稀里糊涂”,虽然胰腺癌症的预期极差,但是我们真的真的没有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
我的母亲没有昏迷的过程,直接从清醒状态走向了天国。也许我该感谢上苍,没有让母亲遭受挣扎的痛苦,否则就真是作为儿女的不孝了,但是我们真的心有不甘!
那又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