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是在“我”和“你”之间的能量流动和指向,而“你”和“我”及之间搭建的关系是同时存在,任何一项消失也就意味着三者同时的消失,表现于外在,关系就是“人”的一切。而动力(我理解为彼此的能量)是不应被任何的东西所压制的,那样只会制造内心的“黑暗”,而释放动力,伸展各种生命力的过程就是成为你自己的过程。
心理健康的标准
众所周知的一些神经症,是心里咨询可以发挥作用的,也是最轻的心理疾病。以“我”(主体)+“你”(客体)+动力这样的结构解释,“你”“我”之间的关系以善意为主,动力在之中流动就是活力,当活力能滋养个体的时候就是自信;能滋养别人的时候就是热情;那么“自信+热情”就是健康的心理标准。动力是恶意的话,流动时就会攻击破坏,形成的这种动力也就成为死能量,向外界表达就攻击客体或破坏;向内表达,就变成了自我攻击,这也是抑郁的根源,而彼此的关系也是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所以动力(能量)流动也是“我”在寻找“你”的过程。
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是类似于“核弹”的爆炸性能量,是生命力的根本源头。全能自恋的人觉得自己是“神”,发出的任何的一种动力或念头,世界都应该给予回应,否则,就会暴怒,恨不得毁灭了“世界”。它需要和现实相结合,如有切实的能力和爱,就会形成实体自恋,也就是真自信;否则就是虚体自恋,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面子心里。而天才和疯子是全能自恋的典型代表,他们都是解除了自我的抑制,只是天才能驾驭全能自恋的这股洪水,而疯子则是被驾驭的。
攻击性
生命的动力可分为自恋、性和攻击性。而在进行精神分析治疗也是修通攻击性过程。人追求真善美是应该的,如果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像失去了力量一般,那就走上了歧路,需要好好的认识自己的攻击性了。当一个人展现出攻击性时,他才是真实的。如果剥离了攻击性,认为这是所谓的涵养,结果既不能滋养自己,也不能滋养别人,那就活在了一个虚假的、缺乏活力的关系中。好的关系应该是可以容纳攻击性的,化解动力的未被认可、被忽略。以攻击力为载体,引入生与死的概念,一个动力的发出接住了是生本能(生能量),没被接住是死本能(死能量),好的关系就是将攻击性体验为生本能,未被接住的也有能力将死本能转换成生本能,和积极、生能量强的人建立关系,可增强自身动力本能。
无论如何,你我都应该在外部世界中展开攻击性,这时才有被接住的可能,否则只有内在的黑暗,因为隐藏自己攻击性的人都不是真实的自己。
锤炼自己生命的韧劲
自我生命的韧劲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累积的。幼儿时抚养者多去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他感觉“我有能力实现我的动力”,遇到挫折,抚养者不越俎代庖,而是提供一个抱持的环境,去鼓励、支持和包容,不断的增强自我效能感(自信)。一旦形成比较强大的“自我”,就可以有意识的挑战自己,不断离开舒适区,让死能量捶打自己,将其转化生能量。成熟的人是将“我”和动力分开的,动力“死亡”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而另一种婴儿式的时空感则是“我”和动力“同生同死”,一旦被忽略、拒绝,就感觉自己“快死了”。这也是两种时空感的不同,成熟的人因为早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使他明白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化,来增加实现“化解死能量”可能。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你必须充分展开你的动力,否则一切就没有开始。
生命的初心
看似封闭平静的人,可能处于绝望之中,每个人都无数次的渴望关系,如果缺少客体,缺少关系,就会从对关系的渴望变成绝望,就会沉寂下来,迷失自己,这些关系的动力就会集中在潜意识的深处,变成各种恐怖的黑暗存在。
自体一直在寻找客体,而我永远在寻找你,如果没有寻求,一切都不会发生,当“我”找到“你”,也就找到了我自己。
成长是从黑暗中汲取能量的真实大树,它的树冠伸向天空,树根扎根大地。真正的自由,是战胜了内心恐惧,拥抱了内在黑暗后达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