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爸是1948年生的,属老鼠的,年纪大了,平时总爱研究写诗,写文章。最近老头想写写自己的一生,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为了能让老人的文字留下来,我把他写的文章放简书里了,欢迎大家观看,了解社会浪潮中一个普通人奋斗的不平凡的一生。以下是爸爸的文字。
我现在老了,闲的没事,而且还有一些记忆,简单地写写自己一生的经历,以供儿女们空闲时一阅,也许对大家有点好处,希望能够激励你们成长。
我是一九六五年十七周岁初中毕业后回村参加劳动的。当时村里成立了个青年突击队,十八岁在村里青年突击队担任统计,十九岁在第一生产小队担任统计一年,十九周岁十二月份结婚,十二月底选为一队副队长,过了年辞去队长职务和哥哥学了木工,正月至腊月在灵石县干了一年。
六九年因家里折旧房,建新房(启明以前住的那四间房子)没有外出,在村里一边在生产队劳动一边建房,六九年冬天生下大女儿爱琴。那时农业学大寨,村里不让外出,七零年初至七零年九月在村劳动。还在村大队砖窑上印过窑(那时村委叫大队),砖烧成后,从下边水池担上水,爬上三米多高的窑顶印水,印一次担一百多担水,一窑印三次,可苦重啦,当时赚工分,包工赚的比较多。
九月初县里织织民工去文水县参加建设飞机厂,去了文水飞机厂873部队工地做木工活。在那里干了十个多月,因社会关系回到村里(我二姑父是闫匪人员)。当时家里粮食不够吃,借钱买了七十斤高粮,拿上面去了兑镇火车站干了装卸工,主要装煤,从铁路下边担上煤,然后爬三块踩板往车皮里装,装一吨才五毛钱,也很累。装卸不分白天黑夜,有车来就干。后来车站装卸被县里接手了,有关系的能拿到合同的才能继续干,咱没有关系,所以拿不到合同,不能干了,然后又找到兑镇东风煤矿推了煤箱,有空时捎带装气车。那时还给小队搞副业,每天交队里两元买一个劳动日,年底每个劳动日分几毛钱。除过一个月交队里六十元买三十个劳动日,多余是给个人的补助。
七二年春天生下大儿子建明。那时村里组织了个木工组,在介休部队上加工木器,也是给生产队搞副业,个人买工分赚补助,然后我和哥哥去了介休部队上给人干木工。
那时兄弟两都没有自行车,因路远,两人七十元伙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当时大哥出了四十元,我出了三十元。其实以前家里有两辆自行车,一新一旧,因我父亲买卖骡马,税务局罚了款,然后拿走了一辆新车,剩下的一辆旧车,父亲经常出动做买卖要骑,所以我们没有车骑。
那时家里太穷,十多元一个小坐钟也买不起。在介休做木活一星期回一次,每次天不亮就得走,因为得赶天亮要到达介休。有一次,因为不知道时间,起的早了,吃了饭去了介休后,等了一个多小时天才亮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好笑。
七四年夏天生下二儿子林海,七六年夏天生下二女儿爱云。家里生活一直比较困难,所以我一直都是想办法找活计挣钱。七七年村里组织起工程队在水峪矿干了一年多,回来后建起现在张荣堂住的四间房子。后来建了现在住的房子,然后把那四间瓦房卖给了张荣堂。建起房子后在兑镇煤矿搞建设,干了几个月,另外我也经常出去给私人建房子做家具。
七九年公社成立起大兵团,在孝河建渡漕桥,我从工程队抽掉回来干了几个月。八零年初在小队队部侯家词堂里组建了一个三人小木工组,给小队搞副业,当时组织了三个人,学礼、治田和我,然后我又收了两个徒弟,俊平和福生。先干了一年,第二年,改革开放,土地下了户,准许私人开厂了,我就在自已院里带了几个徒弟,开了个小木厂。以前在介休部队上干活时,是在山西印柒厂院子里,因此在那里认了印柒厂的一个老木工曹师傅。建了自己的木工厂后,为了揽活计,我去介休找了曹师傅,通过他介绍认识了印柒厂的一个采购和一个主任,跟他们搞好关系后,我就给他们厂代料加工,然后一直干了十几年。当时还有几个徒弟,活多了就雇几个木工。
那时什么木工活都干,做的卖家具,小平车,结婚坐的骄,丧事用的罩,寿木等各种木器。当时开木厂时,我共带成了九个徒弟,本村三人,有福生、海忠,王镇,大孝堡三人,三宝,二有,达金,窑甫上的守元,苏家营俊平,尚家庄三亲。那时的人都在村里劳动,年青人学木工就是好营生,来学徒的都是亲戚朋友的孩子。
开木厂时还捎带买卖木料,在好多村买过好多柳树杨树,树身自已用,上枝卖到煤矿做坑木。干木活时,东面走至介休,南面走至灵石,西面走至兑镇,北面走至文水,给好多人家干过活。
八三年建起现在住的五间窑和下房一宅院,建那宅院可费劲了。当时,因为我开木厂,村委给批了一块将近一亩的一块地基。可是这块地是个大土坑,得填平才能用。当时都是找亲戚和弟兄朋友们帮助拉土填,小平车借了九辆,大约用了三百多立方土,我们用小平车一车一车拉的填起来。建房是雇的大师父,土工是自已找的,白天干活晚上还要找第二天帮忙的土工照看工地,可把人累坏啦。砖瓦都是从外村买的,用马车从外地拉回来。当时经济紧张,还要外出找人借钱,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太难太难了。
八四年,房子建好后就住进去了。那时彩电是买不到的,因为建明的姨夫是东风商店的采购,他说手上有一台彩电问我要不要,我说想要,但是没有钱,他说我给你担着,晚给几个月也行,因此就买下一台彩电。
那时全村黑白电视也没几台,彩电就咱们家一台,每天来看电视的人可多了,屋里坐不下,就把电视放到院子里让大家看,每天基本上都有半院人看。
过了几年,又买下院子前边村委的六间房子,那房子当时是村里的供销社,电磨房。买下后,我就做了木工房和库房。
电视上常提种水果能赚钱,尤其是葡萄,我就把水井旁的四亩地种了二亩葡萄,二亩苹果,苗是在太原果园里买的。刚开始几年果树小,中间种各样菜,那时我们两口子可忙啦,你妈在地里干活,我在家里经营木活,还要外出找木工活。果实成了以后,每天还要用自行车带上去新城市场上批发零售,你妈每天白天晚上还要照看,就那样忙了有十多年。
八六年县里开专业户授奖大会,因为我为学校义务修理了几年桌椅板凳,县委发了一块牌匾和一本荣誉证书。
八八年生下三女儿爱姣,那时每家结婚做事都吃挂面,我想这也是一个商机,然后就去太原买了个压面机捎带加工挂面。干了几年,因为大儿子建明要结婚占用房子,我就把压面机卖到文明村。
九零年因为我捐了学校两千多元钱,县委在县招待所开的全县捐钱发奖大会,当时全县捐钱的总共才二十一人,那次可隆重啦,县委书记给戴的花,开会是专位席,每天吃饭都是大餐,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带上我们二十多人旅游参观了六天。去了每个县里参观都是县里的书记迎接,在县招待所吃饭,那时县里没有高级饭馆,招待所就是比效高级的了,那次也是发了奖扁和荣誉证。(那时孝义还未改成市)每到过年过节学校的孩子们都会来院里慰问表演,送牌匾。
九四年在汾介公路旁边建了三间门市,后来在这个门市还卖了几年瓷板砖。
后来我还承包过泥工活,九五年,文明村你五姑夫文良通过他六叔在介休部队养猪厂包下建猪舍的工程。建明和我分包了一排猪舍,在介休雇的瓦工将一排猪舍完成,也赚了些钱。
九六年在大孝堡焦化厂和建明包了一个高烟囱,当时也是雇上瓦工,还有建明和我给人家建成。
以前村里种小麦多,上面有虫子叫麦芽虫,麦芽虫一星期就要治住,一星期治不住小麦就减产,于是,我就又发现一个商机,每年种小麦时给村民拌麦种然后代卖化肥,小麦发生蚜虫时雇上人用机动喷雾机给村民打农药,当时最多买到七部机动喷雾器,因为机器多,我得用小平车往地里拉水,然后再雇人喷打,干这些活赚钱比较快,就是挺辛苦的。
五十六岁那年,汾介公路铺油路,为了赶工期,晚上也铺。当时工程队要一个拉发电机的人,我应下这个活计。每天,天黑至天明人得拉上发电机跟在铺油机旁边给铺油机发电照明,一人拉上很吃力,而且当时正好是葡萄成熟时,白天还要去城里卖葡萄,一天就是下午睡几个小时,但为了挣这份钱,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当时不仅我辛苦,你妈也很辛苦,我晚上去拉发电机,就得让他晚上在地里照看,天亮了,就得摘要卖的葡萄,白天还要浇水除草,所以为了多赚点钱,两口子当时可忙了。
九七年后木厂买卖不景气,建房都用瓷板地砖,我就去山东省打听了当时的价钱,感觉这也是个商机,可以干,于是就开始做起卖瓷板砖的生意。先是在家里卖,后来又在汾介公路那里自己的门市卖,后来门市拆了后,又在那里租了个门市卖了几年瓷砖,那里不好做后,又在大孝堡供销社那条街租了个门市,又卖了几年瓷砖。
住到孝义后,在新庄村东边殡葬院里建了一个放寿木的库房,卖了几年寿木,是一个看门的老头给代卖的。
后来又听说村里要卖地,建明栽了四亩核挑树,又管理了十几年核桃树。卖瓷板砖,寿木一直没有停,就这样一直干到老年后休息了。现在想想,年轻就是好,精力充沛,敢想敢干,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
二零零五年,建明养汽车在山东禹城出了车祸,在山东打官事,为了帮他们赢官司,我去了四五次,最后总算赢了。
二零零六年林海开信息部贩卖焦碳,被河北南大港的一个商人骗了三车焦碳约九万元。看到儿子被骗,我着急啊,那时我村建香在孝义法院上班,我去找她问这事该怎么办,当时她说现在社会上骗子多,有的被骗上百万都没法追回,我也给你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为了要回欠款,我同林海去了一次那里的派出所报了案,然后认下地点,后来儿子去要了几次,没要下,之后儿子忙,没时间去要,我就代替他来要钱。我前后去了七次河北省黄华市南大港公安局,一直也要不回来钱。因为骗子是本地人,在当地公安局也有人,每次去,公安局的人总是说抓不住人没办法。从三月份一直要到腊月二十五,最后一次还是带了上访书去,而且我还对他们说"如果这次还办不了,我就不回去了,去石家庄上访,在你们这里过年。"公安局的人看了上访书,他们怕我上访,才把骗子的女人抓来给解决了问题,要回来大部分钱,那年是将近腊月二十九晚上我才回来。
忘了是二零一几年,林海做生意,外面也是有欠款,他们一直不给,儿子也没时间去,我也是去内蒙古铁矿厂给林海要了几次账,当时是三流开车带我去的,那些人几次都是只答应不给。最后一次,我想了个招,我让三流把车开的挡了他的厂门,因为车辆无法进出,里面出来一位领导对我说,现在这厂是他个人承包的,原厂长不在,如果你不把车开走,他就报警了。我说:"谁承包我不管,这厂欠我们钱不给,就得拦这厂门。"他着急了,就报了警。后来,派出所来了两个人,所长问欠的多少钱,我说八万,他说就是八十万你也不能拦人家的厂门啊!我说:"我是山西的,来一次车加油要钱,过路费,住宿费开支好多钱,来过好几次了,每次只答应不给钱,拦门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你说这事如果落在你头上,你怎么办?"他觉得我说的有道理,然后把原厂长找来,通过派出所要回一部分钱,第二年听说这厂倒闭了,当时庆幸去要了一些,要不然这些钱又打水漂了。
还有一次建明和西王屯一个人做了一次瓷砖生意,那人欠下了咱好几万也是一直不给,最后经了法院打官事,当时倒是答应给了,可是那人欠的外债太多了,常年为了躲债不回家,法院也没办法,一直欠了有五年,五年里我跑了孝义法院不少于四十次,法院也看不下去了,但他们也没办法,于是法院告诉了我这人的住处,让我自己去他家要。我就去了好几次他家,结果也抓不住人,后来我想,既然她男人不在家,那就让他老婆来解决问题吧。于是我和你妈,我们老两口住到他家不走,然后法院也去了他家三个人,逼住他老婆,才算解决了问题。
现在想想,要钱真难。你们以后不敢瞎投资,看到自己认为好的项目,一定要多三思而后行,把成功后的场景,失败后的场景都好好想想,能接受了,你再干,别到时候因为投资失败,影响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另外,大家以后除了信的过的亲戚,也不要轻意借给外人钱,外人不可信,你借出钱之前就得想好要不回来的情况,然后你再衡量借不借,借多少。
我活了一辈子,对谁都一视同仁,从来没有嫌贫爱富。这么些年在村里从来没有小看穷人,最穷的来借钱,没有一个空手出门的。
因为爱旅游,所以经常去旅游,全国港澳台省市自治区共三十四个,除西藏外我一共去了三十三个,而且每个省的省会必去,有名景点要去,最高的楼要上去观光,有名的江河湖海都要去看看。国外我去过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四个国家。国内外东南西北走过最远的地方:东边台湾岛的东海边太平洋的西岸,中国山东半岛东海边的成山头,比台湾东海边还远一百多里。南面是马来西亚,当时导游说离赤道只有一百多公里,西面是阿联酋,紧靠非洲和欧洲,北面是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
现在回想自己的人生,总的来说这一辈子做过的,经过的事真的不算少,而且老两口忙了一辈子,结果还算不错,现在老了,也熬的组建了一个全家无病无灾,无祸平安,儿孙满堂,儿女孝顺,老两口白头,经济也还可以,住房舒实,家庭和眭的幸福大家庭,最让老两口高兴的是儿、媳、女、婿、孙、甥们都很孝顺,比如,第一:我七十岁生日,当时想给村里唱台戏,大家没有一个不同意的,那次唱戏得到了本村和周围村民的一致好评,谢谢支持我的家人们,尤其是出了大力的林海。第二:逢年过节过生日,儿女孙甥们只要是赚钱的没有一个不给的,不管多少,我都收到了你们的心意,谢谢你们还记着我们老两口,懂得孝顺我们。像咱们这样的家可以说全村也没几家,现在老两口真的心满意足了。
我总结出了一个理,人一生必须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不嫌贫爱富,不小看穷人,不巴结干部富人,在社会上只要敢拼搏,能吃苦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常言说的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苦尽甘来。
另外在甲辰年冬月,我也总结了一下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希望大家能谨记于心,以此来教育后人。
王之家风,家训留于后人:
严治家,孝父母,敬长辈,
守法律,知荣耻,不欺人,
守信用,和邻里,勿生非,
讲勤俭,要勤劳,多行善,
忌逞强,严教子,重教育。
愿王家后人遵守此训。
接下来再说说你妈,她是十八周岁和我结了婚,到现在五十九年了,用现在时行语来说,差一年为钻石婚了(六十年为钻石婚)。当时是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见了两次面,谈了两次话就定了,两人也没有看过一次电影看过一次戏。当时我骑自行车带上你妈去汾阳旅游了一上午,在饭馆里吃了一顿饭,在集市上买了两身衣服。那时家家生活都困难,又赶上文化大革命,结婚时既没坐花桥,也没骑大马,更没有乐队,连块相都没照,是骑自行车结的婚。我给的财礼是二十四元,四色礼是一块头巾,一双袜子,一个背心,一个一钱八的金戒指,当时入洞房是在咱旧院里后来我做木活的那个破房子,(爱琴可能记的那房子)。结婚客人吃的饭是四个盘子,烩菜馒头,娘家来客吃一桌席,四个盘子八个碗。
结婚后,你妈跟上我吃了不少苦,抚养了五个孩子,既要忙家里,又要忙地里,有时侯比我还忙。尤其是建几次房的时候,真是把你妈忙坏了,当时要做几十个人的饭,还要在工地上帮忙。
你妈特别会勤俭持家,在家过日子一直是仔仔细细,矜矜业业,勤勤肯肯,不怕苦,不怕累。我记的林海过两岁生日时,我两口商议让孩子来咱们家过,于是把他从新庄接回来,回来后你妈就开始忙着给大家做饭,当时还怀的爱云,肚子都挺大了,但那会儿也没有风险意识,还挺着大肚子给大家做饭,结果当天晚上就生下爱云,所以林海是六月二十四日生日,爱云是六月二十五日生日。
那时我经常外出干活,自带米面,当时都是高粮面,你妈给我拿上比较好的面,留下不好的,然后加上榆皮面自已吃。从始至终,你妈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到了儿女家里,总是做在前吃在后,什么事都为儿女着想,对谁都是一视同仁,可以说,对我,对儿女们,对孙甥们的真心都是一百成。现在我们老两口的年纪都七十多了,如果我先走了,你们一定要对她好,让她能幸福的安度晚年,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孩子们要切记啊!
另外我和你妈很少有矛盾,即使有矛盾,我们也能相互忍让,体谅,然后积极解决矛盾。记忆深刻的一次矛盾就是,在七十岁生日时,开始你妈怕花钱,不同意我在村里唱戏,后来跟她沟通了好几天,她才同意了。其实,现在我自己算了一笔账,唱戏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是其实也是间接省了不少钱。我心里高兴,心情就好,病就少,过了七十至现在将近九年了基本没什么病,这也算省了医药费,而且给大家也省了不少心。再说我不抽烟也省不少钱(比方说我一天抽一盒25元的烟一月就是750元,一年就是九千元,九年就是八万多。)另外我感觉唱戏对儿女孙甥们的名声也是好的,老人们赞扬说,人家孩子们好,对父亲也孝顺,在老人家七十岁时,还给在村里唱了一台戏,全乡没有第二家。
现在老了,闲的没事,一边回忆,一边记叙,忘了的没记,写下这些发给家人们闲时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