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跆拳道,如往常般去接安安,去道馆的路上,我和安安说到今天的思维力课程,安安回应“我是第一个做完的减法小书,做完了,做的方格本上的题,也是第一个做完的。”
听他说着两个第一,能感受到他说话语气中有自豪,但不是“骄傲”。
听安安说完,一般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时,就把球踢回去。问到“第一个完成的,说明什么呢?”(我这不是质问口气哦,而是平和的提问题)在说出安安给的答案前,先梳理下自己育儿以来对于“第一”的解读。
清晰记得在安安2岁多不到2周半前,有朋友和我提到关于自家孩子在幼儿园争当第一的事,当时的我,对于“第一”的解读是片面的,当然了现在也不一定全面,但肯定有成长。现在回看3年前的自己,当时想法简单可笑到认为“孩子争当第一,如果不能得第一,这抗压能力行吗?如果培养抗压,就不能想着一直第一啊。这时讲道理就出场啦。”
且不说能不能讲道理,当我回看自己的想法发现“这里面没有对孩子的了解和接纳,还有就是逻辑混乱,没道理可讲。”就是这样的想法是我当时的真实反映。
时至今日,随着自我学习成长加上对于孩子成长特点的了解,对于“第一”的解读,发生了认知上的根本改变。
首先:追求第一、追求成功、追求卓越,这应该说是人之天性。试问自己现在在某些事上没有当第一的想法吗?答案是否定的。就在今早,还想着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所作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怎么有理由要求孩子呢?再说这要求也是不合理的。
其次:了解了这是正常的反应和需求,大人应该接纳和理解。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看见了,看到孩子的上进,看到孩子想上进的心愿。
再次:辩证看问题。当“第一”作为喜悦和信心分享时,给予孩子鼓励。而当孩子因“第一”而苦恼时,需要帮助和引导孩子。
关于争得“第一”的情形很多,不同情况方式也不一样。针对家长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满足孩子的,尽量满足。像要第一名去幼儿园,要让妈妈第一个去接等。那孩子作为主角,如跑步第一名,拼拼图、搭积木等事关成就的第一名,引导孩子向内看,自己和自己做纵向对比,给予孩子适时和适当的鼓励。
最后:孩子具有适应和自我调节能力,大人的有效鼓励和引导可以帮助他更好地认识问题和自己。当然了如果大人不能做到及时有效鼓励和引导,那请不要打击孩子,保护好他们的这一份“进取心”。
说完了我现在的看法,该说说安安的回复,小朋友的答案了。
当我问他“第一说明了什么?”安安回复“说明我理解了!”回答的干脆利落,没有迟疑。此处有妈妈的掌声,送给你,我的安小哥!
孩子的想法很简单,恰恰是这一份简单会给大人的经验和自以为是一记棒槌。安安的答案,让我感觉自己的认知太有局限和破坏性了。再次给自己警醒“不要让自我的经验给孩子设限,要谦卑。”
安安:5Y6M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