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掌握“自我效能感”和而“积极的错觉”,并以此解释抑郁;(2)您能读出我涂鸦这篇文字的目的吗?尝试着用心理动力学予以分析,尤其是识别我所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发生了你还想不到,你会给自己一个解释,说“林子大了
这是今天的作业和文章的内容!先暂且不说作业!可以先记录写点自己的感受!
今天是2018年的7.8号!儿子今天终于等到了一中的录取分数线!重点海尔班700分!普通班都691.5分!分数真的很高!我们和58中的703.5分只相差3分!不过在主的恩典和这小子的自己努力之下,我们也顺利进入了一中的海尔班!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这段时间的精神紧绷让自己一下子松懈了下来!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对于李老师的文章点评视角训练营,由开始的兴奋到慢慢跟的吃力,到现在的力不从心!中间看出了专业理论知识点的欠缺,看到了某些实力雄厚的同学的妙笔生花!她们的理论,文笔,态度,超强行动力与实践确实了得!只剩下我羡慕加嫉妒了!
自己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如蜗牛般在后面一点点爬行!好在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就是比,自己也是有一些别人不及的优点所在呀!这是不是就是自恋和酸葡萄心理那?这种自恋也就是心理学当中的术语___自我效能感!
一、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由于不同活动领域之间的差异性,所需要的能力、技能也千差万别。一个人在不同的领域中,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因此,并不存在一般的自我效能感。
任何时候讨论自我效能感,都是指与特定领域相联系的自我效能感。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到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实际上正是一个人的自尊水平。
班杜拉认为,除了传统的结果期望之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会影响行为。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效能期望指的是人堆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围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班杜拉等人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经验
3.言语劝说
4.情绪唤醒
5.情境条件
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二、积极的错觉:
当自我由于消极的信息而使自尊心面临威胁时,用自我概念的理想、夸大对可控性的感知和不现实的乐观等作为缓冲器,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并以不现实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夸大、个人控制的知觉和不现实的乐观主义为其表现形式。
自我效能感是自信的体现,表现为积极的力量,甚至可能是一种错觉,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当自我受到本我欲望的要求压力时,所出现的反映形成的防御可以让一个人解决自我欲望与现实的需求!通过幽默,自恋,自我暴露,合理化和升华的防御机制,李老师达到了他所想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