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仇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报仇雪恨是天经地义的,素有“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斩草除根”,“杀人灭口”,“有仇报仇,有冤申冤,”的传统情结,加上武侠小说的熏陶,以及长期受侮的旧仇新恨,使得国人的神经十分脆弱。 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校园枪击案传出作案者是中国人时,从高层到媒体到公众都非常紧张,当证实是韩国人时,中国人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韩国,担心受报复的悲观情调弥漫在整个国度。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是如何对待作案者的。4月21日,纪念遇难者的33个一半足球大小的花岗岩悼念碑按照椭圆形被安放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央广场上。令人意外的是,其中还包括凶手赵承熙的悼念碑。同学们在赵承熙的墓碑上留下自己的纸片,上面写着:“你没能得到必要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家人能尽快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今后如果看到像你一样的孩子,我会对他伸出双手,给予他勇气和力量,把他的人生变得更好。”“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新文化报》4月23日报道)

这确实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它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理解能力。因为,在大部分国人(包括本人)的话语中,宽容、博爱是很陌生的。面对邪恶,人的天然反应是以牙还牙,是伸张公义和报仇雪恨,而用宽容和爱心回报邪恶与变态,在仇恨扭曲之处播种宽恕,需要内心何等的勇气和力量!但美国学生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优秀文化所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芒,它将我们内心中阴暗、丑陋的心理暴露得体无完肤。

感谢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师生,你们为全世界上了一堂震撼心灵、动人心魄的人文课,没有揭露,没有谴责,更没有将这种仇视泛及到亚裔或韩裔,只有宽容和关爱。这种慈悲的情怀本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把它重新寻找回来,让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礼物》,作者是金伯莉·布雷恩,颇有启发,在此希望与大家一同分享。 书中讲到...
    七月的后半生阅读 445评论 0 0
  • 今天才提笔写感悟,已经记不得课程结束了多久,也恍惚不计较时日,仿佛时间已经不是重要的计量生命的工具,只是当下的每一...
    秀青阅读 350评论 0 3
  •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江南,几乎满足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诗意栖居的所有想象。江南不再是一个地理位置符号,而是一种生活...
    苏峰顶阅读 20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