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打破社会的双重标准

 在观看脱口秀节目时,我深刻感受到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双重标准。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在我身边屡见不鲜。

  我的哥哥是一名国企员工,性格温和,做事不紧不慢。前段时间,侄女考上了重点中学,一家人聚在一起庆祝。席间,妈妈提到嫂子作为一名小学老师,独自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十分不易;而哥哥工作辛苦,经常加班,周末也难得休息。这番话让我心生疑惑:嫂子独自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本就值得称赞;哥哥专心工作,不也是理所应当吗?工作本就是成年人的责任,为何哥哥的付出就值得表扬呢?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他们的家庭情况与我哥家截然不同。有的父亲在妻子出差时,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忙得焦头烂额,但孩子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学习成绩优异,兴趣爱好也得到了充分发展。相比之下,我哥的生活简直轻松惬意,他无需操心家务,只需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我看来,这本就是男性应尽的责任,为何还要大加赞赏呢?

  前几年,我的孩子还小,老公只有周末才回家,我和公婆住在一起。起初,我以为有公婆帮忙带娃,生活会轻松许多,但事实并非如此。每天早晨,孩子们本可以在幼儿园吃早餐,但公婆担心幼儿园的饭菜不合口味,坚持让孩子在家吃。他们总是早早起床,熬稀饭、蒸馒头、煮鸡蛋,忙得不亦乐乎。然而,这样的早餐营养单一,稀饭喝多了容易导致肠胃功能退化,馒头不顶饿,水煮蛋也难以下咽。我本想提出改善早餐的建议,但又怕伤了老人的心,只能自己起床做饭。如果只有我们母女三人,我完全可以带着孩子去早餐店,既方便又美味,可为了顾及老人的感受,我只能牺牲自己的便利。

  老公平时不在家,学校组织亲子活动时,老师明确表示不建议老人参加,这重担自然落在我肩上。下午孩子放学早,我只能拜托奶奶去接。为了接孩子,奶奶不得不放弃下午的麻将时光,这让她十分不满,常常在我面前抱怨。而我,为了不耽误奶奶的娱乐活动,只能尽量早些下班。有时工作需要加班,我便陷入两难境地:早些回家,影响自己的工作进度;晚些回家,又影响奶奶的跳舞计划。每次加班,我都心怀愧疚,工作时也难以安心。

  职场妈妈的生活充满挑战,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而男性只需专注于工作,还能获得“有事业心”的赞誉,这实在令人费解。在我自己的家庭中,后来老公工作稳定,能每天回家,我们便搬出来自己住。生活一下子变得轻松许多,早餐可以点外卖,晚餐可以去夜市品尝小吃。孩子的接送任务虽然落在我一个人身上,但小区里有孩子的同学,偶尔我下班晚,也能拜托他们帮忙接孩子。

  然而,婆婆对老公的要求却让我感到困惑。她总是提醒老公“没事的时候应该多锻炼锻炼,减减肥”,却从不提让他多陪陪孩子、帮忙做家务。我为了孩子和家庭,已经很少有时间运动,可婆婆对儿子的要求竟然是抽空锻炼。难道妻子就该承担一切家务和育儿责任吗?其实,只要老公选择骑车上下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节省加油钱,何乐而不为呢?

  社会对男性的要求为何如此宽松?母亲们对儿子的期望为何总是那么低?女性不仅要生娃、教育孩子,还要努力工作,保持健康苗条的身材,维持情绪稳定,拥有自己的社交圈,逢年过节还要随夫回婆家。而男性呢?只要工作出色,偶尔锻炼身体,似乎就足够了。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在社会中随处可见。女性被贴上各种标签,如“女司机”“女领导”“女强人”,这些词汇逐渐带有贬义色彩。我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后生活在一个真正男女平等的社会。裹脚布已成为历史,我们不能再给女性的精神世界套上枷锁。如果社会想要进步,就应该对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让男女真正平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