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的第70篇。
《论语述而篇第七》第16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非常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也很美。
疏食——有两个解释:(甲)粗粮。古代以稻梁为细粮,以稷为粗粮。见程瑶田《通艺録九谷考》。(乙)糙米。【杨伯峻先生译】水——古代常以“汤”和“水”对言,“汤”的意义是热水,“水”就是冷水。
【象形字典】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 ;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 ;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肱——音宫,gōng,胳膊。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在其中。不义而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好像浮云。”
关于文字方面的,几位前辈名家解释差不多。字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问题是孔子的“乐”是什么?显然孔子不是在乐“疏食”乐“水”,也不是在乐“曲肱而枕”,不是吃穿住行的享受,也不是任何外在的物质方面享受。
如果我们再回头看颜回之乐——6.11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比较你会发现,这对如父子一样的师徒,都是在极端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却仍然很快乐,这也成为所有后人,特别是宋明理学家专门研究的主题,寻“孔颜乐处”,这就成为衡量现实生活中人道德情操是否高下的分水岭,能够满足生理性的感官欲望固然可以获得快乐,但是这种依靠感性欲望或者目的驱使而取得的快乐是“乐在其外”,“乐不归己”,它是不自由的,是转瞬即逝的,它的实现是建立在功利性根源上的,一旦功利性被满足或无法实现,都会造成更大的痛苦,
而“孔颜乐处”是一种不为物欲所困的主体内在之乐,它超越了感官性欲望,就是在艰难条件下,为了追求理想而达到的乐观主义境界,这不仅是儒家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须知精神自由之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同时孔子认为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是非常可耻的事。孔子说,这种富贵,对他来说等于浮云一样。孔子把这种富与贵比作浮云,比得妙极了。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都没有。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这也是我们今天悦读论语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