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读书
1,《爱的艺术》【美】艾·弗洛姆
2,《关于商业,你所知道的都是陷阱》【英】阿拉斯泰尔·德莱伯勒
(一),《爱的艺术》【美】艾·弗洛姆
其实关于习得爱,还是有很多人说的。比如JJ 写过《修炼爱情》,当然里面唱的是另一种。但也是意识到爱情,可能不光是遇到谁,或者要怎么做。还可能是自己的一种能力,可以提升也可以更有把握的感情。
而寻找爱,可能是一场寻爱游戏。期间,还请允许我用问题来代替思维寻找爱吧:
一,爱情主要是找爱的人吗?是不是找到爱的人就拥有了爱情?
爱人可以找,但未必不会跑。对对象的重视,来源于从前的门当户对,不存在自己找这一问题。但因为反对不自由,从自己决定对象这里成为一种突破,也是一种爱情的憧憬。在自由选择对象的现代,就延续着更看重对象。像是一种因为时代改变而必须改变的观念。但更多的在个人能力问题。
能力可能是一种求爱的能力。但是入迷的投入,疯狂的爱恋,把这些当做是爱情的表现,可能有些不能服众。拥有被人爱的能力,也即值得被人爱。
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值得被人爱”,无非是赢得人心和对异性有吸引力,这两种倾向的混合物而已。产生在爱情这件事上一无可学,是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如果我们用falling in love和 being in love这两个英文搭配,也许就能更清楚的区分这两个概念。
二,爱情产生后,就可以拥有的是吗?再也没有比爱情更容易的,持这种观点的人,那请问,再也没有比让爱情持久更难的了,不也正是这样的吗?现实中就是,很难让爱情保鲜甚至长久下去,不是吗?所以爱情,是不是其实可能没那么容易,只是发生的那么容易?
三,爱情是不是因为寂寞才产生的?很明显不是。但是朦胧中,为了克服孤独感,人们会去谈情说爱,寻找伴侣(注意,这里又陷入了找人来爱的脑回路里)。那么,爱体现的作用,是不是不只是满足爱情所需?弗洛姆提出,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情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成熟回答。而不成熟的爱情形式称为共生有机体,像是母子的状态,完全交出自己,为了统治又要控制对方。
四,但爱是积极的。何为积极的活动?为了达到外部的目的而付出努力;2)运用人的蕴藏在内部的力量,不管是否达到外部的变化。
五,爱的积极性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给——很欣赏弗洛姆指出这点。
“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六,那么,给什么?物质?生命?都不是,是给予生命力,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
>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他给并不是为了“得”,但是通过他的给,不可避免地会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
觉得给予收获的幸福,其实是实现了自我的一种价值。一个人能够给出去,自己的生命力也是旺盛的啊。
还要多说一句,给予其实表达了爱的最重要意义——生存,人的生存本来意义,人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也就有意义在世界存活下去。而给予的同时,也收获很多,也让别人可以有生命力的生活,这种爱的传递,点亮世界更多角落的失落的人。
七,爱的过程中的责任心也是一种付出吗?不是哎,责任心非众所以为的那样是义务,一种外界强加的东西。责任心 ,本意是一种完全自觉的行动,是我对另一个生命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有责任”意味着有能力并准备对这些愿望给予回答。 责任心也是有边界的,所以有限责任公司很多,有限责任个人呢?这里需要以了解为基础,关心和责任才不会盲目。
八,那么,如何了解对方?这里举的例子,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让自己的眼睛退出来,这样才能更了解他人。
“我可以知道这个人在生气,即使他自己不表露出来。但我还可以更进一步地去了解他,然后就知道,他很害怕和不安,他感到孤独和受到良心的谴责。这样我就明白他的生气只是他内部更深的东西的反映,这是我眼中的他不再是一个发怒的人,而是一个出在恐惧和惶恐不安之中的受苦的人。”这个例子,其实很好的给出了我们如何看待一个人,客观看待。别人的喜怒哀乐,一切状态,都有他自己形成的路。这一点看破时间维度的了解,才可能直抵人心。
九,在不同的对象的爱看来,博爱、父母的爱、性爱、自爱、神爱,怎么去学习呢?
基础是博爱, 落实在自爱。博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
而自爱,首先要区分利己与自爱。利己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缺乏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明了这个人内心缺少生命力,并会使他感到空虚和失望。在必要时这个不幸和胆怯的人会通过各种其他的满足来弥补他失去的幸福。而相似的,对他人好的“忘我”——一种心理状态 ,忘我的人一无所求(无法自爱),他只为别人活着,而且因为不重视自己而感到自豪。典型的如母亲对孩子。“忘我”也不是自爱,更不是给。因为自己都没有生命力,给予他人的可能并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尽管其一直在付出。
关于自爱,这段话讲的很清楚:
>“你若爱己,那就会爱所有的人如爱己。你若对一个人的爱少于爱己,你就无法真正爱自己。如果你一视同仁爱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你就会像某个人那般爱他们,这个人呢就是上帝和人。一个既爱自己又爱他人如同爱己的人,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值得这样评价的人——艾克哈特”。
十,那还有哪些爱情的形式,容易被误认做爱情的?
弗洛姆可谓苦口婆心还真的写了。提出了几种假爱情。其实大家如果以后遇到了或者听说了辨认不了,可以回来翻书来对照一下。
一种是偶像化的爱情,倾向于把自己所爱的人“神化”,在被爱者身上失去自己,而失望会不可避免,再找新的偶像,恶性循环。
一种是多愁善感的爱情。本质是其只存在于想象中,最广泛的形式就是用代用品使自己满足,那就是消费爱情电影、爱情小说和爱情歌曲。通过消费这些东西可以使一切没有实现的对爱情、人与人结合和亲近的向往得到满足。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把现时推移到过去。夫妻之间靠回忆过去的爱情而深深感动。
还有就是一套投射做法。有些人对他人的每一个细微错误的反应都十分灵敏,而对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却不闻不问。他们永远是在考虑如何指责对方或者教育对方。投射的另一种形式是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首先投射在生孩子,通过一个活的代理人来找到生活的意义。
还有就是一种幻想认为爱情必定意味着没有冲突。
以上,可能很多人都会掉入的陷阱或者已经掉入过的陷阱而不自知。那么,可以通过本书再思考一下,自己能不能避开,或者及时出来。
个人感觉,作者写的很毒,好像在我们生活周围一样观察总结太真实了。
十一,那么为什么看过了这么多爱情?很多人都不相信爱情存在呢?
弗洛姆已经说了,爱情在衰落。他说到的爱情的衰落,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西方社会看来,人的发展很多的个人特征都消失,所以爱谁也是一个很难的话题,相似性大过差异性。而这个,可能还是社会发展带来的。
十二,最重要的,怎么做?
把爱当做一门艺术,那么实践艺术自有其路。行使艺术需要的基本素质:
1,纪律
对于西方人:认为纪律必会使人感到难受或不适,纪律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是“有用的”。
东方人:与身心有益的东西,必定使人舒适,即使开始的时候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
2,集中
听别人讲话/耐心/对自己清醒(身体内心)
同别人的关系中要集中首先就意味着要有听别人讲话的能力。每一件聚精会神完成的事会使人清醒。
清醒状态,面对自己。
譬如在感觉到累或者消沉的时候,不应该听之任之和用随时可以捡来的消沉的想法去加剧这种感受,而应该问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那么一蹶不振?同样在我们生气或者迷惑不解的时候,在我们开始想入非非的时候,都应该这样问自己。——觉察内心的活动。
3,耐心
尽可能快的现在生活节奏,可能很难培养,逆着人性的耐心。
4,挺大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话,做出来的只是匠的水平,也可能很业余。譬如有许多人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有爱的能力的人或者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勇气和能集中干事的人。
另,先学会其他的看似无关的,然后才开始学习这门艺术。木匠先学刨木头,学钢琴的先学音阶,学习禅学射箭先学呼吸。
获得爱的能力的特殊条件:一是克服自恋。
自恋之人呢,体验到的现实,只是内心活动,主要是他们的贪婪和恐惧对他们来说,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身是不现实的,只有对他们有利或者威胁他们的事物才有意义。
二是客观理智。
客观性,就是对人和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能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这个意义上的客观性就是能从表面深入现象核心的实现主义。我想学会爱的艺术,我就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力求客观,并且能注意到在什么情况下我没有力求客观,并对此保持清醒的态度。
三要培养自己的信仰与勇气
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有能力对别人忠诚,因为他自己就能作出保证,他将来会保持不变,他将来就会如同他今日许诺的那样去感受去行动。
能否学会爱,取决于人的自恋程度和能不断培养自己的谦恭、客观性和理智。
坚持自己对某个人的看法——即使一般的舆论或者一个没有料到的事实反对这一看法;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这种信念还很不普遍做到这两点都需要有信仰和勇气。把生活的困难,打击和焦虑看作是一场挑战,克服困难从而使自己更坚强——这也要求信仰和勇气。
十三,还有什么说的?
着重讲一下后记:
1,与弗洛姆本人交谈,特点:
1)直接和亲近,之所以这种效果是因为他把他的注意力和对交谈者的兴趣传递给对方,并代表对方提出问题。2)被他提问的人不会把他的问题看作是具有杀伤力的。
>"如果不真正地了解对方,也就不可能尊重对方”。
2,追求真相的窘相,怎么化解?
当人们面对提问和追究真相时,尽管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挑衅和被击中要害了,但如果感受到提出这些问题是为了认识事实真相的话,就不会认为自己受到了谴责和感到羞辱。相反,这些问题会成为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就是人们不仅会认识自己,同时也会感到自己受到他人的理解了。
3,爱情的必由之路是?
“人必须体验一系列的失败的爱情关系,一直到不再下意识地在自己的伙伴身上找寻依赖父母之爱的模式。”——这也是逐渐从外求转向内求,让自己人格健全,能面对各种关系和情绪的挑战,平和的对待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关系,稳定的表达感情和与外面的世界交流。这样,你的善意也就有了美感。也就可以更好的对待自己身上的感情,或者没有感情的时候,依然可以很好的生活在这个星球之上。
我的问题,爱情也可以很努力,爱情也是需要练习,那各自的生活中有没有想到怎么提高爱的能力?
(二),《关于商业,你所知道的都是陷阱》【英】阿拉斯泰尔·德莱伯勒
几个例子:
1,对于机票,为什么你买的比别人的贵?
想必大家都知道携程之前的宰客行为,自己跟别人同时搜同一班飞机,却比别人的贵。这里有一个因人而异的定价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销量。所以把顾客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好他家的顾客,另一种是不看好他家的顾客。所以如果你经常买他家机票,意味着提价你还是会买他家的机票。如果你是不看好不常买他家机票的顾客,他家就用降价来吸引你买票从而增加销售额。其中的成本增加,会由看好他家顾客的提家中弥补。
2,为什么时间管理其实是无用的课程?还有,对于时间的管理,最根本是什么?
时间管理的课程,最近几年比较火。《做时间的朋友》、等课程,我也投入过,有一定的干货听着也很有道理,但是我来的时候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这里,作者提出,时间管理很重要,但是时间管理的课程很扯淡。为什么?我们的时间其实很多都是浪费掉了。就是自己知道明天要考试,今天还是要刷信息看剧,明明需要下班前交PPT可是还是上班免不了摸鱼摸鱼又摸鱼。为什么这样?作者一句话戳中我(们)——因为你在做你不愿意做的事。
想想我们能够立刻马上就去做的事情吧,吃饭上厕所盘手机还有其他的,都是我们愿意做的事。但只做愿意做的事情,可能在电视剧里或者现实中都活不过几集。那么更更核心的是一点,我们对于浪费时间低效率虚度时间的焦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们的做事。那么还是要直面焦虑。了解焦虑,同焦虑做朋友(对的,跟时间分手,与焦虑交友)。焦虑也是我们的原始本能,让我们祖先在原始森林里时刻警惕,能活下来。焦虑还可以很好的预示作用。能注意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不忘记关键环节。当然作者说的很多,其实还是要把时间放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同时扩大自己的舒适区,对吧。工作中学习中总有你拿手的,那就让拿手的更多一些,有效率有策略的提高自己。让躺赢的工作任务更多,你的焦虑也少了,你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3,你的动力是无限的吗?
不是的。那么你能增加你的动力吗?作者直接说——不能。
对的。我们的动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额外增加的。实验室的实验已经证明这一点。你做事靠着自己的动力、自控力还有自我约束力,之前是不是太辛苦了呢?做事辛苦的话,一直耗费自己的意志。意志更是有限的。所以接受自己的动力有限,不会增加。会带来两个思考方向:一是你不再因为自己的懒惰而谴责自己。比如,洗碗可能需要五分钟,但你晚上就是不想动。那么可能你的动力耗尽了,那就不管了,一餐不洗也不会怎么样(这句话忽略)。
二是你要考虑合理地分配你的动力。做计划也要考虑自己的一天的动力状态,不足的时候安排的事情只能是空想的。像金钱一样安排自己的动力吧。而且告诉自己,缺乏动力不是一种道德问题看,这是生活中一件很正常的事。
本书举例很多,生活和生产中的例子。就是可能会颠覆我们的日常想象,但是细想又合理而且给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也不是让我们躺着面对自己的人生,还是要有方式方法,思维方式的转变,面对同样的工作生活,也会带来生活工作本质的改变。推荐大家可以看看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