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了几场星辩,围观了几次刷屏,有所感悟,故有此篇。
我说的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中的“认识世界”指的是对于新思路、新观点的认识和接纳的过程,对于客观事物、现象的接受不在此列。
我虽然要说的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还是要从对客观事物、现象的理解和接受说起。我们自幼时以来所采用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什么呢?先相信某一件事是真的或是正确的,直到发现或认识到这件事是假的或是错误的。我们采用(谈不上选择)这种方式是有原因的,其中主观的原因是我们初生之时是一无所知的,所以对一件事(包含观点、思路及客观事物、现象)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所以“接受”这个行为发生在真正的判断对错之前,而在之后逐渐建立起对错的认知之后又将这些之前的事归入了对的行列。这是我们主观上采用先相信某件事情是对的的过程,同时也是原因。而我们采用这种方式的客观原因是我们那时接触到的事大多都是对的或是无关对错的,这使得我们这种方式能够践行下去。就拿小学学的课程来说,即使到现在你可能说其中有些确实是不对的,但是这样的内容之少让你也不得不承认其中绝大多数内容即使现在来看也是对的,初高中内容同理。而课程之外的内容中同样如此,有可能家长或是老师告诉你的某个方法或道理是错的,但告诉你的绝大多数内容是对的。我们是如此的幸运,竟能将这种方式践行十几二十年,但这种方式就一定是对的吗?(此处的对指的是采用这种方式的结果是否达到采用前的预期)
不对。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尤其不对。这里我就要说到认识世界的第二种方式,先假定一件事是假的或是错误的,直到能确认它是对的或是正确的。这种方式有两个极容易受攻击的地方,其一是“如果一开始就采用这种观点的话,岂不是连头的难开,更别说往前走了”。其实采用后面这种方式的人并没有说一开始就要采用这种方式,我在上一段也已经论述过开始时采用前一种方式是合理合适的。第二个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是“直到确认它是对的是什么时候”。其实第二点质疑不无道理,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某些新闻会经过好几次反转,剧情跌宕起伏,但是实际上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报道或是碎片化的信息中所包含的观点,也许不能说全是错的,但大多不值得接受。这样,我们从一开始就采取认为其是错的或是怀着待证的态度看待它们的话,所取得的效益远大于从一开始就认为它们是对的。就像我最开始看黄执中和周玄毅的哲理辩的时候被两个人牵着鼻子走,听完正方发言觉得正方有道理,听完反方发言觉得反方有道理。后来想通上面这一点之后,我在听林正疆和黄执中辩时不急于接受某方陈述的事实或道理,而是把它先放在那里,等一方陈述之后再与之对应,这样,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变得清晰起来。
最后,我写这篇并不是说前一种方式完全不可取,后一种方式万能,而是借前后的对比提出后一种方式作为新的可能性,起码有意识地怀着待证的态度看待事情这一方式践行的可能性。
上面有些详略不得当的地方,恩,是为了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