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正在上小学,我姐姐不知从哪里拿回来一份报纸,时间太久远了,报纸的名字叫《少年学习报》还是《学习报》我记不大清楚了。上面刊登了一篇名为《母亲》的文章,篇幅挺长,占了半个版面的位置呢。这篇文章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一口气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埋头又看了一遍。作者用朴实的文字,讲述了那样普通的一位农村妇女给两个年幼的孩子当后妈。在那个困难的年月,口粮不够吃,为着两个非亲生的孩子早早的让自己亲生的女儿离开了家,这是一个无私的母亲的胸怀。这非亲生的儿子也令我充满敬意,后来父亲也早早过世了,留下后妈,儿子与后妈相依为命,为后妈养老送终。当下社会遍地啃老族,连亲生母亲都不见得能好好侍奉,更不要说为后妈养老送终了。我因此也记住了这位视后妈为亲生母亲的作家——肖复兴。
因为有那篇文章,我对那份报纸格外珍爱,一直放在桌上,后来又看过无数遍。好的文章如同初恋情人一般,总是能叫人念念不忘。然而后来姐姐将那份报纸拿到学校去看之后就再也没有拿回来,那份报纸的遗失令我十分惋惜。
上五年级时,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荔枝》,作者就是肖复兴。写的是肖复兴为他节省的母亲买来昂贵的荔枝尝鲜的故事。学习那篇课文时,我悄悄对同桌说课文里作者的母亲其实并不是作者的亲生母亲,而是作者的后妈。同桌听后将我大大的耻笑一番,说我是胡说八道,能这样为儿子考虑的好母亲怎么可能是后妈呢?再说作者这样孝顺她,更不可能是后妈。我竟无言以对了。的确,人说“后娘的心,黄连的根”,可这篇课文中一点也看不出这位母亲是后妈的端倪啊,况且作者也没有写明这就是他的后妈啊。那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更不要说用百度搜索答案了,而当时的语文老师也不曾读过肖复兴的《母亲》,所以他也无从知道这位母亲究竟是不是肖复兴的后妈。而我手上没有那份刊登着《母亲》的报纸,也就没有证明我所言不虚的证据了。
就在一年前,我偶然遇到肖复兴的散文集《我的父亲母亲》,自从读过他的《母亲》之后,对肖复兴的文章我情有独钟,我信手拿起翻看之后,发现《母亲》竟赫然在册,兴奋之余赶紧买下,如获至宝一般带回来。自出了象牙塔之后鲜有阅读习惯,而这本散文集却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读完了全书。再看《母亲》依然令我感触颇深,内心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书中还有多篇文章写到这位后妈,如《花边饺》、《苦瓜》、《母亲和月饼》等等。
现如今搞写作的人多如牛毛,现在尤其有一种写手,出货量大得惊人,质量如何,这里也不作评说了。自从有了电子书,穿越、霸道总裁系列、灰姑娘系列风靡一时。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此类文章只是当时看着过瘾,看过之后就撇到一边去了,绝对不会再看第二遍。阅读潮流其实就是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反应社会现状的一项依据。不难发现,钟爱穿越、霸道总裁、灰姑娘之流的人的共同点:无法承受社会压力,逃避社会责任,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得到反而期望侥幸能一步登天,在社会中充当的是受虐的角色,穿越、霸道总裁、灰姑娘之流的确满足了此类人的臆想。而那些努力上进,勇于面对现实,有勇气操控现实者,相信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财富才是永恒的人,他们喜欢的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作品,名著便是。这些好书看过之后还想再看,甚至要将它据为己有,立在书架最显眼处天天看着它才甘心。而它也不负你之所托,总能告诉你一些道理教训,或者真理。肖复兴的书就是我立在书架显眼处的珍宝,读这样的好书就是一种享受。
我现在开始写作(充其量只能算个写作爱好者而已)和肖复兴有很大的关系,我非常喜欢肖复兴的写作风格。肖复兴笔下的老北京人的生活,和他的童年生活就像一张张黑白照片似的呈现在我的眼前。由此我不禁开始怀念起了我的童年,那也是如黑白照片般的模样,如果把那些岁月也记录下来该多好啊,于是我开始利用闲暇之余写作。人说文如其人,从肖复兴的文字也可以看出他的为人。肖复兴文笔朴素,语气平和虔诚,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每次我读他的文章,总觉得就好像是这位令人敬仰的长者本人坐在我面前,与我促膝长谈一般令我感动。打动人内心的从来都不是繁花似锦,恰恰是那最平凡的生活细节。
肖复兴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人的形象。一开始就想做大事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把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去做的人却真正做成了大事。我喜欢肖复兴的文章,其实就是希望我也能以平凡人的心态去做好每一件小事,我期望我也能成为一个像肖复兴一般的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