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后读了武志红老师的文章颇有同感,并且解开了我一个心结,感谢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特此记下读后笔记:
1.现实原因:
春节年轻人回到父母身边,有了被父母家人唠叨的时间跟空间;春节聚会,也给了三姑六婆们议论的机会
2.深层原因:
血缘纽带、祖先崇拜是人类早期社会共同的特征,中国一直没有突破这个血缘社会的瓶颈。父母逼婚是为了完成任务,谁布置的任务,就是祖先崇拜中的“祖先”
之所以春节这个问题最严重,我们需要理解一下春节的来历用途,我们通常会认为,春节是用来团聚的,所以要回家过年。但事实上重大的传统节日常常有一个重要目的:祭祀。春节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在这个时候,作为生育文化和宗族文化下的我们,就有一个家族里的超我——大祖先。我们得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好把大祖先的基因传递下去。
3.浅层次现实原因:
“你不结婚都不配是人”
在生育文化跟宗教文化下,一个人是不完整的,都不能构成存在的基本社会单元。没成家的单身汉跟大龄剩女就跟村子里的疯子等边缘人物一样,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缺乏话语权,物质利益上也会被忽视。你必须结婚生子,构成完整的家庭,然后这个家庭才会构成一个被认可的社会单元,而存在于社会与家族体系中。
4.心理学角度分析:
在集体主义文化下,我们会觉得单独我们自己构不成一个完整的人,当我们只有自己一个人时,会觉得自己是破碎的,不完整的。心灵破碎就是自体瓦解,是一种很痛苦的体验。单身的时候最容易面对破碎,而构建一个亲密关系甚至家庭,就貌似是完整了,所以结婚生子也有这个功能。相反,没有成家或者离婚的人,就会体验到心灵不完整的感觉,如果这个时候还有人议论自己瞧不起自己,就可能会面临心灵破碎。
我们的生育文化跟宗族文化通过春节这个时机,来对一个个年轻人发挥巨大影响,把越来越有个人主义倾向的他们,拉到生育和宗族的共同想象中来。但在城市化跟全球化之中,年轻人不仅仅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也拥有了各种条件,每一个人都越来越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而非活成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