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回家看孩子,婆婆和我谈了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我对婆婆的努力大加赞扬。当然有些不科学的地方,委婉地提出来,这关系到孩子性格的生成,关系到孩子未来,不能马虎。
我出生在姊妹众多的家庭,从小就和哥哥姐姐们一起长大,从上学到工作到买房到结婚,每一件事都会得到哥哥姐姐的帮助,到现在有些事拿不定主意,还会打电话给他们,请他们出主意。有时候和老公开玩笑,你敢让我生气,我跟我哥说,我让几个哥哥批斗你。老公家也是兄弟二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凡是家里大小事,两人都是互相商量,互相帮助。前些年,一直就有想要二胎的想法,但得有一个辞职,这事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两人都不愿意放弃职场,这个想法就搁置了。
15年二胎政策放开,全家就商量着再要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太孤单了,婆婆当时就表态,你们想要,我们就给帮忙带。有了家里的支持,这个孩子就顺利的出生了。只是没能如愿,本想生个女儿,得一好字。没想到又来一调皮小子,这是上天给你的礼物,顺应自然就好,没有因此纠结。生了二胎后,感觉身上的责任和负担更重了,但我甘之如饴,人生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
带孩子的时光过的很快,不知不觉我的产假就满了,只得重返职场。孩子只能由婆婆来带了,幸好婆婆现在有了丰富的育儿经验,他爸爸兄弟俩是婆婆一手带大,俩孙子也是婆婆带的,加上这个小的,婆婆已经带了第五个孩子了。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渐渐地婆婆与小孙子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岁多的孩子,成天围着奶奶身边转。婆婆的教育也正式的发挥了作用,礼貌及启蒙教育渐渐提上日程。
现在孩子还在学说话阶段,已经能听懂大人的所有语言和学会看大人的脸色。对吃的东西有着强烈的探知欲,遇到同龄的小朋友手里拿有零食,他的本能反应是去抢别人的来吃,被奶奶用眼睛瞅了几次,他再也不敢去抢了。前日,奶奶带到市场上买东西,看到熟人卖花生,他就想去抓,熟人也鼓动他抓一把,他看着奶奶的眼睛,就是不敢去拿,奶奶不点头,他就不会去拿,成了奶奶给他立的规矩之一了。
还有礼貌方面,小家伙现在还不会说话,平常奶奶带他出门都会和别人打招呼,他也有样学样,遇到熟人就啊啊的指着人,惹的大家忍不住去逗他。有时候,遇到经常逗他玩的人,他会对着人家大笑,感染了别人也笑嘻嘻的。
小孩子吃多了东西容易产生积食,婆婆是严格控制小家伙的饮食的,一天除了三餐饭和两餐奶之外,零食之类的婆婆是严格控制的。饮食规律,不乱吃东西,孩子平常也很少生病,长的胖胖的,不到一岁半已经长到了26斤重了,直逼姐姐两岁多的孙女,人家才28斤。这让65岁的婆婆几乎抱不动他了,想出去玩,婆婆只能推着车出去玩。小家伙也知道奶奶抱不动他了,每次想出去玩,就指着推车要坐,奶奶就知道他想出去玩了。
近日学习了家庭教育课,知道了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探索期,这个时期要给予孩子温暖的关怀和细腻的爱,对孩子就是要放开、放开、再放开,以免孩子的注意力、探索力和选择能力被破坏掉。对此,我和婆婆做了深入的沟通,像放开孩子去探索,婆婆就不能接受。本来这个时期,孩子应该学会自己吃饭了,可婆婆怕他把饭撒的到处都是,一直都还在喂孩子吃饭,还好孩子自己有吃饭的意愿,慢慢开始学着自己吃饭。
两代人的养育观念是有些区别的,重要的是为了孩子,一定要把正确的教育观念理出来,全家人坐在一起沟通,找出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法,这样对孩子才是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