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诗词专栏跟大家分享两首喜欢的宋词。
1、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用低沉萧瑟的色调和声音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悲叹作者之落拓无成,是他悲苦一生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他的“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的人生,虽然也有争议,但我依然认为他追求自由理想的精神值得赞美;虽然他老来无所依靠,死后歌妓凑钱安葬,但他在词史上留下的无数凄美诗句,依然让许多人找到精神共鸣。
2、王安国《清平乐·春晚》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惜花情感。伤春惜花的诗词在古代诗歌中实在太多,但王安国这首出色就是因为最后一句的格调不同。“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第一遍读就喜欢上这句,杨花飘零本是让人伤感的暮春景色,但这首词中的杨花因为被赋予了高贵的人格而可爱了许多。坚持自我,人格独立,是很多年之后我们还在歌颂的品质。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注释:
马迟迟:马行缓慢的样子。
鸟:又作"岛",指河流中的洲岛。
四天垂:天的四周夜幕降临。
前期:以前的期约。
狎兴:游乐的兴致。
酒徒:酒友。
萧索:零散,寂寞。
上片抒发飘零落拓的感慨。从秋天景物写起,"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意蕴深远,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早已灰心淡薄,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感慨。"高柳乱蝉嘶"一句,表现出时节变易的悲伤。"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三句,写词人在秋日郊野所见之萧瑟凄凉的景象。
下片开始写对过去的追思。"归云一去无踪迹"一句,是对一切消逝不可复返之事物的隐喻。下句中"前期",是一种愿望和期待,一则是指志向期待,一则指情感的期待。但不管是哪种,都已经落空了。最后下面三句直写自己当时的寂寥落寞,"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伤今感昔的慨叹跃然纸上。
总之,柳永是一个有浪漫天性和过人才华的青年人,在当时的社会传统中,本来就已经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矛盾不被接纳的悲剧人物。而他自己后天所养成的用世之意,与他先天所禀赋的浪漫才能,也彼此互相冲突。年龄老大之后,终于落得了志向与感情全部落空的下场。在这首小词中,柳永既失去了飞扬的意兴,也消逝了眷念的感情。词中所抒发的在岁月流逝中物是人非,情感荒凉的悲叹,相信也能唤起很多人内心的哀伤和感慨。
清平乐·春晚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
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杨花:指柳絮。
本词上片描写暮春景色,抒写惜花情谊,表达作者感叹美好年华失去的惆怅情怀。“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繁花凋谢本来惹人伤感,作者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写莺语“费尽”,实是衬托词人的失落。百花盛开时灿烂如宫锦,可惜此时被风雨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下片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弹奏琵琶的声音,也是表达着惜春惜花之情。最后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时节特有的风光: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作者赋予杨花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不亲近权贵的情感。
词作表达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着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不仅在写景中表达伤感,更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而平日里随意乱飞的杨花也被赋予高尚人格,确实是一首非常有格调的伤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