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本来是为了赴约,一来二去变成了接二连三的试睡体验。
我不是专业的试睡师,没有 OTA 平台的试睡师资格,也不是某些平台的签约编辑,就靠着一张脸混迹在圈子里。
但慢慢的发现,单纯的试睡,越来越无趣。反倒是跟民宿主沟通、交流,跟阿姨、管家的闲聊,更能发现一个地方的内涵。
这次在山里呆了一周,写下以下思考。
PS:文字多,看不下去的阅读小标题即可。
◐
1、山里民宿分为以下三种:
① 上进派:精细化、团队化运作,初具规模
② 佛系派:民宿主亲自经营,更多是生活
③ 迷茫派:想上进看不到方向;想佛系赚得少
上进派在市场推着前行的路上,店越来越多,服务、硬件等都在不断完善;
佛系派不以赚钱为主要目的,主打主人温情,淡旺季价格浮动不大,客源品质较为稳定;
迷茫派在市场的变化中有些慌乱,在小而精、还是大而全的岔路口徘徊。
◐
2、除了床,还能买什么
越来越多的民宿开出来,地暖、阳台、浴缸、泳池,以前的亮点变成了现在市场的标配。
一个岔路口拐进去就能看到好几家民宿,除了房间,你还能卖给客人什么,显得越来越重要。
不要说你有书吧、咖啡吧,客人喜欢才行;不要说你有泳池,那冬天怎么办。
问题不是要做多少配套,而是如何把客人的时间充实起来,而不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尴尬。
◐
3、好的管家需要培养
服务行业的人员流失率本来就大,加上山里淡旺季明显、交通不便等原因,经常会出现管家青黄不接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老板自己顶包。
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与人相处、沟通交流的方式也会不同。
作为老板,对待员工最好的方式不是不停的唠叨和指出错误,适当的鼓励以及身体力行的做标杆,或许更好用。
◐
4、管家和民宿主,应该是能为对方托底的人
稳定的工作环境和人员,无论是对民宿主、对管家、对民宿本身都相当重要,尤其对回头客来讲。
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相比于一个刚来的新手,即使再厉害,也是需要熟悉和历练的时间。
那如何做到稳定,就需要管家不止把它当做一份工作,还要能在其中感受到乐趣和自身价值,真的当做家;而民宿主也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而是像朋友,像家人一样真正的去关心员工,去理解他们。
◐
5、老客户与新客源
做完今年的生意,除了盘点,就是发愁明年的客源。可作为已经开业 2 年甚至更久的民宿,入住过的客人应该不在少数,为什么还是头大?
有人说消费者大多喜新厌旧,看到那么多新开的民宿,硬件软件都升级了不少,即使价格高那么一点点,也愿意去尝试。
可是你没想到,客人走了之后念叨最多的不是你的床品、设计、环境……而是当时给她服务的那个人,做了什么让他暖心的事。
你的服务总是客人来之前、到之后百般讨好,走了之后就结束了,后续如何变成稳定的优质客源,却从来没有考虑。
◐
6、为了卖房间的活动套餐,别做了
做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卖房间,但是卖房间不一定就要做活动。就算是要卖房间,也要把整套活动的流程完整,否则声势浩大,来了之后蜜汁尴尬,这活动就没有意义。
活动不是几个灯串就能解决的问题,总是要有深意、有内涵,否则总是有点不伦不类。
考虑一下跟其他平台合作,不仅提高声量,还能寻找新的客源。不要总是自嗨,消费已有的客源,本不是你的目的。
◐
7、房价不要随意调动
价格随之市场变化、供需平衡而变化很正常,但是不能调动太大,否则会引起一些老客人的顾虑和疑惑。
房价不变的情况下,考虑送一些下午茶套餐、晚餐、周边路线、体验活动等,丰富客人的行程,也维持了价格的稳定。
稳定的价格,不仅保证了客源品质的稳定,也能体现店的品质。例如:莫干山品质还不错的民宿房间均价在 1000 元左右,即使你在携程页面上看到一家 299 元的,应该也不会毫不犹豫的预定,而是犹豫再三放弃。
◐
8、要不要上携程(OTA 等)
这个问题是在陈师傅载我上山的路上聊到的。
新的民宿刚建好,携程等 OTA 平台还是要上,首先保证有更多的渠道可以展示,才能有更多的人看到;其次才能说做些挑选。
一些已经有些积累的民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以分析,然后可以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在一些平台上展示,而不是所有的平台、渠道都要维护,达到更高效的分发和触达。
◐
9、关于推广
在阅读量下滑的时代,民宿都在思考还要不要做推广,怎么做推广。
当然要做,不做也不行。你不做,别人都在做,无论转化率怎么样,你出现在公众媒体的频率还是会影响到客户的选择。
现在不是一经推广就能电话不断的阶段,但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你不推广就会逐渐淹没在大家的视野当中。
但如何更有效地推广也是一门很深的课题,很多民宿主对自己的客源地区分布,渠道来源,出行方式等都不够了解,就无法谈及有效推广。
◐
10、山里冷,没有地暖和壁炉,不完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