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这个名字的最权威解释是“保卫大都、安定天下”,没错,保定这个延用至今的名字,是元朝时期蒙古人起的。从那一刻起,便和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地理位置之重,16字概况:“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保定地区便是诸侯国必争之地,该地先后属鲜虞国、燕国、齐国和中山国辖地。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元年在保定地区设立清苑县,后唐在此驻扎奉化军,不久便将清苑县升格为泰州。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便是清苑县人士,在其建立了宋朝后,便将自己位于宋辽交界处的清苑县置了一军,名为保塞军,故名思及,是保卫边塞之意,于是这里便更名为保州,保定的第一个字由此得之,而且,此时的保州州衙已经迁至如今的保定城区之内了。
靖康之后,保州被金朝占据,仍然沿用宋朝地名,别名金台驿。
蒙古崛起,攻破保州城,保州一度成为废墟,而后重建,到了忽必烈时期,则将保州设为顺天路的路制,不久后更名为保定路,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由此得名。
至此,保定,便成了这一地区的名字,大明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路制,改保定路为保定府,又名保阳郡,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将北平行都司迁至保定,再次称为京城的南大门。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