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一个奢侈的东西,越长大越这么觉得。小时候的我们的生活总是伴着各式各样的梦想,觉得以后自己可以去很多地方,做很多事。随着岁月侵蚀,我们逐渐意识到,留给我们的选择也许没那么多。小朋友总觉得自己未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完成任何事情,能够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没那么幸运,更多的人长大后就只是普普通通的职员,工人、农民,做着一份平凡的工作,薪水不高,加班不少。大部分人并没有完成当年的梦想,也来不及完成现在的梦想。就如歌里唱的:“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也许我们也没有仔细思考过,梦想究竟是什么。小时候的我们喜欢看到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上台领奖时众人的鼓掌,明星演员在电影里的魅力万千,财富排行榜上的意气风发,电视剧里医生律师帅气出场解决问题的样子,于是也想成为闪闪发光的人,做他们所做的事。
然而当真正实际了解每个人会发现,看似越光鲜的人,在后台越需要几倍于常人的努力,也要抛弃很多平凡的幸福。从前的我们大多被那些闪耀的瞬间所吸引(更何况电视剧真人秀会夸大美化这些因素),却没有去了解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需要做的准备条件。既然我们没有实际了解、没有去做准备、甚至也没怎么行动,梦想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实现。因为这样的梦想更精确的含义是幻想,或者白日梦。
梦想之所以称之为梦想,是因为它足够美丽,足够摄人心魄,值得我们为之努力。但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梦想太过于瑰丽,以至于,看起来都像是一个整体,而事实是,正如古人所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天妇罗大师早乙女哲哉说,“世间的人总是认为能够瞬间实现的才叫梦想,但那些东西其实什么都不是。只有每日每日的积累才是促进梦想实现的源泉。”每个人的伟大瞬间不管有多闪耀,也仅仅只是他们旅途的一瞬间,稍作歇息,马上就投入下一个征程。一个真正的高手,随时都在探险。
也许梦想离我们的距离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
大多数著名的作曲家画家,实际上他们的最出名的杰作,占个人所有的作品的比例并不高,只是他们比普通艺术家多了很多倍产出,所以相应的杰作也会多。社会派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到目前为止一共创作了93本小说,他也算得上是一个著名的小说家了,白夜行、嫌疑人X的现身、解忧杂货店等佳作不但小说口碑很好,改编的电视剧电影评价也颇高。但实际上他的作品大多并不尽如人意,最初的几部作品完全就是业余水平(他原来的职业是工程师),投稿一直得不到采用。甚至最近写的几部也并不让人满意,但是他一直在写。只要真正踏上了旅途,坚持往前走,你并不会知道是否下一站就是梦想。
梦想其实就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长期的、短期的、可以是宏伟的,也可以是荒诞的。经过多次对现实的失望之后,我们往往会失去追寻梦想的耐心,甚至认为梦想是幼稚的,变得更关心类似赚了多少钱、买了几套房之类所谓的现实问题。
并不否认这些“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只是现在的我们是不是把所谓的“现实”看得太重了,以至于忘记了去追求内心更真实的愿望。
仔细思考一下,为什么你会认为那些“现实问题”更重要呢?也许会有人说,“现实问题”是其他梦想的前提,我得掌控它才能去实现其他的愿望。然而事实就是地说,我们去完成自己内心的愿望真的能被这样的“现实问题”所限制吗?
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后期,被开除国籍,被很多国家驱逐,陷入贫困,甚至孩子也因为疾病死去,然而他仍然坚持每天写作;特斯拉一生的发明见证着他对社会无私的贡献,他一生致力不断研究,并取得约1000个专利发明,但他晚年却是穷困潦倒,长年经济拮据。
答案也许出乎意料:因为别人认为它们更重要,所以我就认为它们重要,我们被自己的这种认识所限制。我们都在人类社会中生活,将人们团结起来往往需要一些统一的信仰。对有的国家,信仰也许是某个宗教,而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最统一的信仰就是金钱,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金钱,于是金钱把我们联系起来,它似乎成为了所有人的共同价值。
很多人变得没有梦想,其实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错。在社会分工和信息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产品和生产过程被分离了,导致生产的人不能感知产品的生产与自己的关系;产品消费和产品生产被分离了,于是消费者无法感知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生产产品的人。这中间的关系被切断之后,人们变得对世界的复杂性无感了,只能感受到消费这一环节(因为只有消费这一环节是完整的)——金钱与产品的交换。
在消费中获得认同感和存在感,变成了理所应当的事,对于不去深究的大多数人来说,金钱代表了一切,于是凭借着本能不断追求它也是里所应当的事。当然如果一些“现实问题”确实是你所追求的,并且你也深入地思考过为什么需要去追求,也能够在这其中获得快乐,就另当别论。
当缺少梦想的时候,我们缺少目标,变得无所事事,任由摆布。消费主义观念将每个人都异化了,似乎人需要消费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人变成的消费行为的附属品。能打破这种僵局的,只能是梦想——只属于“我”这个个体经过深思熟虑所定义的目标。梦想可以让我们从被动变为主动,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当我们直面梦想时,怎样才能科学地完成它呢?也许可以试试将它分解。
马拉松选手山田本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 许多人不以为然。
10年之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我就奋力奔向第一个目标,不去想之后的目标,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倒了。”在这个秘诀被公开之后,马拉松的世界记录几年之内提高了很多。
列一个清单并行动起来是不错的主意。清单可以把模糊的梦想具体化,并且拆解。
第一步是尽可能多地写下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这一阶段尽可能多写;
下一步是筛选,筛选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梦想是否让你“怦然心动”。就像是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样,这个筛选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人生梦想的过程,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收纳整理。这样做,是为了将我们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限的梦想中。目标越明确,实现的几率越大,效果也就越好。
分解目标是制作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如何能很好地分解目标呢?
首先,要有一个具体的可量化的目标。比如每天看10页书并在之后整理出笔记输出到自媒体;或者每天画一幅画并让老师指导修改。其精细程度越高,对于完成这个目标越有帮助。
其次,为目标制定Deadline。有了期限,就能进一步分配到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
最后还要检验。技能类可以去参加相关的考试,通用能力的,比如演讲写作等,可以参加比赛或者投稿等。也可以找一个这里领域的高手鉴定一下这段时间的成果。
2020年快要过去了,2021即将到来,不如现在就来试着写一下新年的梦想清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