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抄”在学习中的别样意义

在教育领域,部分老师持有“抄也是一种学习”的观点,这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学习过程多维度的理解。

首先,对于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抄写范文是一种有效的积累方式。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写作,词汇匮乏、语句不通顺是常见问题。通过抄写优秀范文,他们能直观地感受规范、优美的语句构造。比如,学生抄写描写四季景色的段落,“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样经典的语句,学生在抄写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记住词汇运用和修辞方法,逐渐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为日后独立写作奠定基础。

其次,抄写有助于学习写作结构。优秀的作文往往有清晰的脉络,如总分总结构,开头点明主题,中间详细阐述,结尾总结升华。学生抄写时,会不自觉地分析文章的布局,了解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围绕主题展开论述。久而久之,便能掌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在自己写作时可以模仿借鉴,让文章条理清晰。

此外,抄写过程也是一种专注度的培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当他们静下心来抄写作文,能锻炼专注力,这对学习任何知识都至关重要。

然而,需明确“抄”只是学习的起点,绝非终点。若一味抄袭而不加以思考、创新,便失去了其积极意义。老师应引导学生从“抄”过渡到理解、吸收与创新,真正将范文中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蜕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