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非典型” 证书观

近来常接到关于职称评审的电话,今天就接到一个,“需要职称评审升级吗?”我知道这又是论文中介的伪装,干脆利落地答:“没有需求。” 对方并不放弃,追问现在的职称等级,听到 “副高级” 时立刻抛出诱饵:“那正高不考虑吗?”“不打算,” 我忽然想起某个比喻,“感觉自己去评正高,像是挂羊头卖狗肉。” 听筒里传来短促的失笑,或许他没料到会听到这样坦诚的自白。

文明的刻度本该由真实的创造累积而成,就像树木的年轮藏着每一场风雨的痕迹。可不知从何时起,职称与证书变成了可以剥离实质的标签,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标签,只要印刷足够精美,就能卖出更高的价钱。职称、证书,被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这算不算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异化?

公司曾要给我申请 “专家” 头衔,我当即自嘲:“这怕不是砖头的‘砖’?” 那些名不符实的头衔,我总是有些心虚。若没有与之匹配的学识做底气,反倒像悬在头顶的重物,每多一个,腰杆就弯得更厉害些。

上个月,公司的一个中标项目中,我被挂名项目经理,需要参加设计交底、技术交底、推进会等各种会议。虽然我并不实际管理项目,但去参加会议却什么都不知道,这显然太不负责任,于是我跟同事要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等资料。这种挂名的行为在行业内习以为常,社会上甚至专门一拨人在到处邀请有证的人挂名到某某公司,费用几万至几十万不等。每次接到这类电话,我拒绝得很干脆。

我希望自己活得真实一点,承认自己 “不够格”。文明的异化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从默许每一个小小的 “名不副实” 开始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