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与刘姥姥,一个是豪门大户里的主事奶奶,一个是寒门贫户里的乡村老妪,可谓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正是这样反差极大的一对,却可以说是《红楼梦》中关系最融洽的,达到了一种“信任”状态(这对王熙凤来说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儿,不仅名字是托刘姥姥起的,贾府败落后全靠刘姥姥庇护长大的。
显然,这两位的关系中,王熙凤掌握着主动权。那么,凤姐为什么会与刘姥姥相处得这么好呢?
她们相处时间并不多,主要是刘姥姥前两次进荣国府。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王熙凤接见她,不用说是居高临下,非常倨傲,从一个细节可知: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一连串言语动作,活画出凤姐高高在上的形象。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和板儿在地下站着,她哪会不知?偏偏要“慢慢地问”怎么还不请进来;等刘姥姥在地下“拜了数拜”问安了,她才忙着周瑞家的去搀起来“别拜”。
一句话,假得很。
然后她说了一会“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之类的客套话,最后用20两银子打发了她。当然,这在刘姥姥已算意外之喜,是“只管千恩万谢的”。
鉴于到荣国府“打抽丰”的未必就刘姥姥一家,也不能说凤姐太小气吧,但施舍的意味还是挺浓的。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情形就有所不同了。尽管凤姐还是居高临下,并且这回不是简单地拿几两银子来打发,为了逗贾母开心,还大展其恶作剧手段,与鸳鸯联手把刘姥姥当女版“篾片相公”好好戏耍了一番。
按说这本来也会是跟第一次进府一样的结尾,但事实却是凤姐与刘姥姥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尽管还是相差悬殊,但已经只是身份上,心理上却已抵近。
在第一次与刘姥姥见面时,王熙凤已经感受到了她的朴拙与知足,但尚不明显;在第二次见面并安排“娱乐活动”时,则凤姐真切地感受到了刘姥姥面对各种各样的捉弄时,就像擅会“四两拨千斤”之法似的,把那隐隐的恶意都卸去了,只剩下善意的玩笑和开心;并且这一切都那么自然和真诚,自然真诚到凤姐、鸳鸯她们都感到捉弄刘姥姥有点不好意思。
而也许更引起了凤姐尊重的是,面对她们的“不好意思”,刘姥姥说的是““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就是说,她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捉弄对象,而是作为一个“玩笑剧”里的角色,与凤姐、鸳鸯等人一起让老太太开心。是自己被捉弄,还是扮演被捉弄的“角色”,看起来是一回事,但本质上却完全不同。
显然王熙凤能够从这里感受到刘姥姥基于底层生活经验的“人生智慧”。可以想见,这对王熙凤的触动是很大的。
我们知道,王熙凤治事主要是靠“压服”,规矩硬,手段狠。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省心、高效,什么都按规矩来嘛!但坏处也很明显,面上服不见得就是心悦诚服,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可能压不住。最典型的就是贾母逝世后,办个丧礼,凤姐就明显差不动人了,因为此时贾府败落了,凤姐最大的靠山也没了,权和势都消减了。
王熙凤应该知道这一点,所以对手下(除了平儿吧),特别是那些婆子们,是很不信任的,而这些人只要她稍不留意,就会闹出幺蛾子来。这也可以从凤姐生病、探春理事过程中看出来。
而这个刘姥姥不一样。尽管她实质上还是来贾府打抽丰,谋好处的但是她确实感恩,她似乎与凤姐一样“知己知彼”,既满足对方,又满足自己,并且最关键的是“真诚”。这是王熙凤无法在贾府里的其他人身上感受到的。
综上来看,王熙凤对刘姥姥就特别有种亲和的感觉了。
朋友们觉得这么理解妥否?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