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高三学生,到一名高三家长,中间是27年的人生。
27年前17岁的我参加高考,27年后17岁的他步入高三。
当年17岁的我无知无畏,无忧无虑。在紧张的高三生活中,仍然坚持每天晚饭后和好友去操场上散步,说着无边无际的傻话。每当我们踩着晚自习铃响进入教室时,高三年级十个班里似乎只有我们两个空座位。学校里张贴了各个大学的招生海报,专门放假半天让学生好好阅读,我们俩却溜出去闲逛。报名时,家长只提了一点建议,就是学校要么选省内的,要么选北京的。老师随时指了一所高校,我就报名了。以至于后来,有个偏爱我的老师一再劝我去改志愿。后来高考分数出来,他又一次表示我志愿报的低了,这是后话。可是,当年的我就是不后悔啊,轻轻松松地去高考,三天都是在适度紧张与兴奋状态中度过,发挥得很好,拿了个好成绩。然后就稀里糊涂接到了录取书,才知道原来高考志愿书上的专业是按报名顺序录取的,当时我只是随机选了四个专业填了上去而已。可是,好啊,那就去学这个专业好了。当然高三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考试失利、情绪波动的时候,也有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就在日记本上跟自己谈心,写一些自我激励的话,然后就挺过去了。而我总是记得住高兴的事,记不住伤心事,所以整天都是乐呵呵的。这就是我的高三生活,如行云流水般平淡,就这样过去了。可能当时也没有设定过高的目标,也没有太多的想法,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知道每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就够了,结果并不重要。
今年儿子17岁步入高三。每天学习比我当年刻苦努力多了,也比我认真多了。而现在他就读的学校一本升学率达到99%,比我们当年高考升学率高出无数倍。按说儿子应该轻轻松松地面对人生的这次洗礼与考验,我们当家长的只要做好后勤就够了。可是,我却发现如今当一名高三家长比当年自己做考生难多了。首先”中国式家长“的集体焦虑蔓延,让我这个神经大条的人也不由得受到传染,特别是看别的家长严阵以待的样子,总是很心虚,觉得自己各方面没做好。二是高考政策信息的密恐症。全国的高考信息都很透明,但是各种各样的学科营、自主招生政策似乎带来了无限解读空间,有经验的家长早早给孩子准备了一堆证书,而像我这个高三才一知半解的家长就显得很被动了。刚刚问了一家招生报名辅导机构,一对一辅导自主招生报名的费用是一万八,呵呵,真的很吓人。三是这些年高考改革降低了试题难度,可是也让分数的区分度降低了,各个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小,偶然性加大,所以就没有稳超胜券的好心态。
可是,再仔细想一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心态不复少年所致。期望总是越来越高,焦虑就会越来越大。因为总是权衡利弊,所以患得患失。如果放在当年的自己,一定还是无忧无虑,不计得失,又哪来这么多烦恼与焦虑。这些年也招聘和带了不少年轻人。整体来说,经历过较好的本科教育的年轻人可塑性更强些,发展潜力更大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名校与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之间的差距却没有那么大,与当年高考分数差距造成的分水岭相比更是微乎其微。现在的社会发展要求每个人都进入了终身学习模式,大学教育只是一个人生的加油站。而人生是一堂长长的课,需要不断学习、经历无数“高考”,需要坚韧不拔的努力,也需要一个乐观积极的好心态。努力过就无悔,结果并不重要。
期待这个17岁的少年经历高考的磨练,更坚强更快乐,阳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