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受限于笔者仅仅只是个业余爱好者,如有谬误,请不吝指正,不喜勿喷。创作该系列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相关内容感兴趣,这里再次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与鼓励。
一个不那么正经的自序
我国官职制度文化渊源各种流长,我想各位读者在看古装剧时,一定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赐号”和“册封”搞得晕头转向。
如果让笔者来选一个官职制度最为复杂的朝代,那么毫无疑问,答案会是宋朝。
原因何在?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比如,一本非常严谨的宋朝穿越小说《宰执天下》中,主人公韩冈的最终官职。
您且看仔细了: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翊戴功臣,特进,礼部尚书,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皇宋大图书馆馆长,上柱国,齐国公,食邑一万户、食实封三千八百户,特赐紫金鱼袋。
这么一长串的头衔,却只是一个人的官职。然而其中只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皇宋大图书馆馆长”是他真正做的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我们俗称的宰相。
剩下的这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名号里,“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翊戴功臣”是“功臣号”,一般每个德高望重或者资历很高的重臣都能获得;“特进”是文职散官中的一个官名,属正二品。散官官职只是用来确定品级而没有任何实际职务,对应你的地位高低,属于“花瓶”。
“礼部尚书”也没什么用。因为宋代虚六部而设两府三司,也就是说三省六部在宋代是虚设的,甚至连具体办公场所都没有。仅仅因为主人公当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所以自动把他升为对应级别的礼部尚书。
至于“检校太尉”,“太尉”本身倒是很厉害的武官官职,不过加了“检校”然后又是文官。。。这就成了又一类“花瓶”。
“集贤殿大学士”这个官职,是另一个“宋朝特色”——贴职,是为了让朝廷大员方便进出宫廷而特别颁发的。贴职本身只是对应的宫廷图书馆管理员(想到民国某位图书管理员的请珍爱生命)。宋朝基本每任皇帝都会建一个私人图书馆,而贴职的高低则取决于这个图书馆的建馆时间是否久远。比如“集贤殿”是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宗的图书馆,故而这是贴职中最高的一级,因为第一任皇帝宋太祖并没有建立类似的私人图书馆。
至于“上柱国”则是又一类官名——勋官的最高等级。中学课文《木兰诗》里“策勋十二转”指的就是授予功臣与其功劳相对应的勋官。但这也仅仅只是一种荣誉称号性的官名,与上文所述的“功臣号”不同的地方在于,勋官是成体系地授予,而 “功臣号”只是给最高等级大臣的特别DIY授予。
还有“齐国公”,这个是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种,最高等级为“公”,“公”又分为“国公、郡公、县公”等,其中“国公”为最高等级。“国公”之间的大小则与“国公”所封的国有关,像战国七雄自然是大国,春秋时期的几百个诸侯国自然是小国,自然而然的,“齐国公”是非常高的爵位了。至于国公往上,那就已经不是爵位了,而是裂土封王了。
“食邑一万户”指的是他的爵位具体所能享受到的租赋,或者说有多少户人家被朝廷指定为该人所拥有的封户,要给他提供一部分的钱粮。考虑到耕地资源有限,不能加重农民负担,所以由政府自掏腰包折算成银钱发放,而且这还有水分,一般是按照十分之四的比例来发,而这个“十分之四”乘以的结果就是“食实封三千八百户”,这就是“食实封”和“食邑”之间的普遍换算规则。
最后“佩紫金鱼袋”指的是他有资格穿的官服颜色。清代以前,紫色为官服颜色的最高等级,正三品及以上才能穿戴紫色官服。“鱼袋”则是一种证明身份的符文,一般佩在腰右侧,类似于今天进入政府大楼的通行证,是你等级的证明。因状似鲤鱼,故名“鱼袋”。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佩戴最高等级的“紫色鲤鱼”,啊不是,是“紫金鱼袋”。
虽然是用一本穿越小说里的官职来举例,但在历史上,宋朝的官职制度确实有这么复杂。
说了这么多,估计各位读者还是一头雾水,对不对?
没关系,笔者作为一个对宋代官职还算熟悉的人,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还要不停地查证。
没办法,这实在是太复杂了。
不过不要紧,在接下来的篇章里,笔者将与各位读者一起来一点点梳理,一步步搞清楚这个一千多年前以政变立国、承袭唐末五代官职制度的三百年封建王朝,究竟有着怎样或有趣或无奈的制度。如果方便,我们也会在这个系列中,串联一点关于宋朝的其他知识,感受中国历史中一股清流的魅力。
好了,话不多说,就让笔者带各位看官一起,开启这趟旅程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