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建立“互联网+教育”管理规范,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和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覆盖,支持“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静宁县甘沟教委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规划要求,积极拥抱互联网+教育,和上海沪江“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积极衔接,在辖区内学校大胆探索实践网络教育,弥补了短板,发挥了资源优势,乡村小学的学生、教师、教育、家校关系发生了极大变化,全镇小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取得了显著效果。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完美接合,成为边远贫困乡村小学教育变革的有效出路,将改变更多乡村孩子的命运,造福一方百姓。
关键词:互联网+ 优质教育资源 乡村学校变革
一、乡村小学教育的困惑和反思
甘沟镇地处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西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村组多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基础教育长期处于滞后局面。甘沟教委是全县管理小学最多的一个乡镇教委,管理的学校多而分散,最远的村小学距镇中心小学35余里。全镇现有学校19所,学生2090人,128个教学班,教职工187人。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校舍偏僻,极大的制约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现代教育教学信息的沟通联通;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教法单调传统、教师专业化单一,音乐、美术、科学、英语教师几乎空白,导致教师难派、课程难排、课堂难上,课程开设率低、课堂效率低、教学质量低,“赶着鸭子上架”成为乡村小学副科教学的普遍现象,严重的束缚了乡村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艰难。音乐课堂写作文,美术课堂做数学,科学课自由阅读,英语课更是鹦鹉学舌,漏洞百出……如此种种背离素质教育的现象成为农村小学教学的常态,也成为农村小学教育致命的薄弱点和长期困惑。认真反思农村小学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如何弥补和破解农村小学教育的短板,这成为甘沟教委小学教育发展的一道亟需破解的课题。
二、寻找破解乡村小学教育难题的金钥匙
教育是输不起的战略,破解难题,迫在眉睫。第三届中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的召开,使大家认识到: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只有大力发展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才可以破解农村小学专业教师短缺、课程开设不全等诸多办学难题。经多方积极争取,沪江网校安排江姝等专业人员,对甘沟镇青年教师现场进行了CCtalk平台操作培训。在静宁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甘沟镇每所小学的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摄像头、话筒等终端设备,接通了网络,满足CCtalk平台的教学需求。与此同时,研究制定了甘沟教委《开展“网络直播双师课堂”实施方案》《关于开设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通知》和《开展青年教师网络培训实施方案》等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措施办法和统一的时间表、融合课表。
自2018年3月起,全镇19所小学全面开设了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内容涵盖“彩虹花”晨读(一至五年级)、快乐书法(三四年级)、快乐音乐(一二五六年级)、韵律舞蹈(三四年级)、“夏加儿”美术(一至六年级)、少年派网络素养(一至五年级)、酷思熊阅读(一至五年级)、生命教育(一至六年级)、科学鱼等课程,互联网+教育在甘沟教委全面起航,成为静宁县教育系统第一个大胆探索实践互联网+教育的单位。
“互加计划”是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简称,是借助互联网由“线上”名师和“线下”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网络直播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线上”老师由全国各地名师和教委选拔出来的专业性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其工作任务是“线上主讲”,即通过网络给全镇所有村小学的学生开展线上直播教学。“线下”老师由各学校相应班级、相应科目普通教师担任,其主要任务是进行“课堂辅导”和“线下服务”,配合“线上”老师组织教学,准备实验教具,配合实验,答疑解惑,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互加计划源源不断的将优秀教师的精彩课程,以免费快捷、简单直达的方式输送到乡村小学生们的面前,原来因没有专业老师而偏废或被其他学科挤占的弱势学科,启迪了孩子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顺应了小学生发展成长的自然规律,成了学生最喜欢的优质课堂。这种“1+N”的网络教学模式,保证乡村学校开齐开足了课程,变短板为长项,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可能变为无限可能,成为高效课堂,实现了城乡教育的无差别化,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让专业的、优秀的教师带领乡村孩子奔跑在未来教育的道路上。
与此同时,甘沟教委还借助互联网和CCtalk平台,创建了静宁县“启智课堂”。遴选骨干教师担任直播教师,开设了本土化的美术、英语、科学3门直播课程,在一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本土美术课,三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英语课和一节科学实验课,并在每个年级每周开展一节主题网络班会,实现全镇小学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提高教师的网络教学水平,每周还举行一次在线观课议课网络教研活动,实现了教研教改活动随时高效广泛进行;借鉴国际上“集合影响力”的理念,借助互加计划、青椒计划和兴成长计划、N师学院、勇气读书会等网络资源,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和特岗教师利用晚上和寒暑假进行网络培训。教师通过自学、网上交流、打卡总结、撰写简书、编辑美篇,不断内省、成长进步,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麦克风,就可以补足乡村小学教育的短板。“互加计划”课堂是山区孩子通往外界的桥梁和窗口,让他们领略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点亮了村小学孩子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丢掉了胆怯和自卑,开阔了视野,找到了自信。课堂上,他们声情并茂地朗诵,积极的思考,勇敢地参与,大胆地交流,信心十足地展示,毫无怯意地质疑提问,在甘沟教委举办的“互加计划”网络教学成果展示会上,全镇19所学校教师同台亮相,竞争之激烈、讨论之热烈、交流之积极、展示之急切、自我表现欲之强烈,都达到了极致。偏远乡村小学的歌声、笑声在荡漾,教室墙壁上孩子们的书法、美术作品……无不体现着“互加计划”的成功和成果。
三、“互加计划”的效果和魅力所在
“互加计划”的魅力,突出表现在它的教学效果上,自开展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一年多时间以来,通过不断学习交流,甘沟镇各小学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学校焕发了勃勃生机,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变优秀了。首先是变得乐观自信了。学生在网络课堂上,与全国各地的孩子同在一个班、同上一节课,在优秀教学方法的引导下,由拘谨胆小变得活跃自信了,踊跃发言,积极互动,勇于展示,学习兴趣被大大激活,快乐课堂变为现实。其次是良好习惯养成了。如“彩虹花”晨读和“酷思熊”阅读,线上教师带领孩子们集体朗诵优秀诗歌及优秀的绘本读物,普通话水平和朗诵能力与城市的差距缩小了,学生们准备了专门的摘抄记录本,记录自己所学的诗歌美文,并配以图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班级凝聚力,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审美素养的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艺术素养提升了。在“夏加尔”美术课上,学生们基本上能够紧跟线上教师的节奏,当堂完成一份有质量的绘画作品。甘沟镇27名小学生的美术作品在上海第十五届教育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了“小小艺术家”称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感,提升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素养。最后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由于网络教学的有趣性、生动性和精彩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求知,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大多数学生单科成绩普遍提高了10--30分不等,综合成绩竟有提高了近一百分的,互加教育的效果充分显现。
2.教师快速成长了。双师课堂让教师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设计者、实施者变成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链接者、助学者、组织者、学习者。教师们通过网络课堂,看到了自身教学理念、知识能力、教学方法的缺陷,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办公室里,教师谈论更多的话题是互加技术的操作,是网络资源的开发,是高效课堂的研讨,教研教改氛围日渐浓厚,积极向上的教风逐渐形成。学校之间、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全镇小学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研讨成为小学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封闭课堂转化为直播开放课堂,教师有了危机感、差距感、紧迫感,开始自觉钻研教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教改热潮。2018年,甘沟教委有2名教师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5名教师获得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3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标兵,获奖人数和上年度相比,翻了一番;在互加计划、青椒计划与众多公益机构组织的第一届“小狮子计划”评选中,全县共有30名教师成功入围,其中甘沟教委有29名,占全县入围的96.7%。有9名教师每人获得1万元的现金奖励,20名教师每人获得3000元的奖励,总奖金达15万元。有1名获得第四届马云乡村教师奖。有2项省级课题立项,14项市级课题立项,10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通过参与各项教研教改活动,乡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提高了。
3.师生关系更和谐了。在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操作CCtalk时,在老师给孩子拍照时,在线上线下师生互动时,学生兴趣空前高涨,师生彼此间看到了更多的真诚和笑容,师生关系变得更和谐了。通过网络,师生都既感觉到了自身优势带来的成就感,也找到了与新理念、名师之间的差距,这是一个自我调节、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渐进过程。
4.家校关系更融洽了。在针对甘沟镇网络教学开展的小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中,94.6%的家长认为,互联网教育让学生学到了以前学不到的知识,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精彩世界,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学习了舞蹈等艺术,全面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学生的积极可喜变化换来了家长满意的笑容,甚至有的家长还参与CCtalk提供的新父母成长学院的学习,自觉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积极配合支持学校工作,家校关系更为融洽。
5.学校名气提升了。网络课程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在2018年全县小学毕业质量监测中,甘沟教委由上年度全县第11名上升到第8名,综合考核为第7名。祁川小学被评为静宁县书香校园,泰安、祁川、王川等3所小学被评为静宁县绿色生态文明校园,甘沟中心小学被评为甘肃省德育示范校、甘肃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和甘肃省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甘沟教委也一跃成为全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甘沟中心、祁川、王川和雷黄等4所小学选送的6个学生舞蹈,在互加第一届全国互联网舞蹈大赛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这4所学校还被评为2018年互加美丽乡村“优秀学校”,甘沟教委被评为互加美丽乡村“优秀组织区域”,静宁县教育局被评为互加计划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十佳推进地区”。静宁县电视台“关注”和“直通生活”栏目分别以《互联网+为乡村教育锦上添花》《甘沟教委用教育阻断大山深处贫困的代际传递》进行了专题报道,平凉日报也以《互联网+教育,为乡村教育铺设“高速路”》进行宣传报道。成功经验辐射带动了全县20多个乡镇的近200所学校也同步开展互加计划直播教学。甘沟教委公众号已发布了500多篇教师的教学心得和感悟文章。这些素材为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积蓄了强大的动力,这股正能量正在带领乡村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种“低成本、可复制、高参与 ”的优质网络公益课程,区别于传统支教与物质资助方式,区别于针对个别学校和个别学生的支持帮扶,为乡村学校解决素质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满足了学生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习需求,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推动甘沟镇乡村小学教育公平化、信息化、优质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实施互联网+教育面临的挑战
改革总会有阵痛,创新总会有阻力。甘沟教委实施互联网+教育才起步,师生还需有一个适应转型的过程,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个别学校的网络信号不稳定,网速慢,电子白板故障不时出现,各校需要培养精通技术的教师随时解决出现的技术性问题。二是线下教师的定位和转化尚不到位,线下指导困难,教师专业水平亟待强化。三是极个别教师只靠网络课堂,自己不主动学习、反思、提升,反而产生依赖心理,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秩序,这对学校管理和课堂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四是城乡差距,校际差距依然存在,个别学生跟不上优质课堂的节奏和步伐,课中、课后的指导和巩固练习衔接不够紧密。在互联网+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认真思考、积极应对,逐步解决存在的所有问题,使互联网+教育的魅力和效果充分体现。
五、展望与构想
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完美接合,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将教育劣势转化为优势,使教育更公平,更快乐,更简单!这是贫困乡村教育的根本出路,是学校教育的一次深刻变革,将彻底改变更多乡村孩子的命运,造福一方百姓。
甘沟教委在网络教育中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初步取得了可喜成绩。今后,我们将有效整合互加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精选美术、音乐、舞蹈、书法、科学、外教英语等优质课程开展教学工作;依托大学区教育资源,在教学上实现资源共享、互助互学,开展异地同步教学和网络研讨,让“双师直播课堂”发挥更大作用,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借此培养出本土骨干教师,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建设好静宁“启智课堂”网络教学,让优质的科学、英语、语文、数学课堂延伸到各村小学,让村小学的孩子也能听到本地的高效课。鼓励全镇50岁以下的教师参加乡村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网络培训,参与互加计划的课题研究工作,探求互联网+教育在乡村小学的新突破。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甘沟教委互联网+教育的探索,正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加速,希望有更多的乡村学校加入到这个浪潮中来,让改革的种子在中国乡村教育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