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10个年头每年坚持回家,从18岁起自己就在坚持着这个传统习俗。每一年回家一次既有惊喜,又有不知所以的伤感。
我的家在农村,一个非常偏远的小山村,在10年前基本上都是两只脚穿梭在城乡的乡间小路上,来回的路需要6个多小时,那时候不觉得累;后来慢慢的路修通了,慢慢的公路上有了稀少了车辆,在后来车辆越来越多,如今公路已经不堪重负,每年的回家过年乡村公路都堵得水泄不通。
12月底到家,以前很少能听的进去老人的聊天,今年出奇的意外,整整30天,每天都会和村里的几个80高龄的老人聊几个钟头;和老人聊天很有趣,他们有说不完的话,而且说一下就会笑一下,想象着我们在生活的城市中,每天工作之于开心的场面总是很少。
听老人门说历史是最有话题性的,他们可以一个下午不吃饭,就坐在那儿说个不停,村里上年纪的 老人基本上都是吃过很多苦的,他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抗战和抗战胜利这些重要时间,他们说一双烂草鞋是那个年代的宝贝,有的人没有鞋子穿就用棕树的皮抱在脚上,那时候的一斤米可以吃上几个月甚至一年,树皮、草是那时候总要的口粮,米只是在生孩子的时候坐月子和给孩子的食物。
那时候的家庭都是“大家庭”一个家庭平均有8-10口人,有的一家十几口人,大人经常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因为有孩子大人就一定不让孩子饿着,那时候孩子上学没有钱交学费,粮食也就成为了钱的媒介,上学了给学校弄一点米或者玉米就当是交学费了,这样一来家中的粮食就不够吃,大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去做农活,或者给一些地主干活挣一点粮食来维持一家大小的开支;为了做更多的活双手经常皮开肉绽,即便是第二天身体很不舒服也要起来去干活,实在是不想去,除非是自己真的不能在动了。要不人一家人就会饿肚子。
回到今天,我们生活无忧,老一辈人在以前受苦才得到这个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但是在今天生活压力大的时代,我们也要继承老一辈的传统,坚持、坚持、在坚持!
没有天生就来的好生活,也没有天生就有的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