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心里都个执念:去西藏。而且认为,谁能陪去西藏,他就是我的真爱。很可笑是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样想的,从13年到现在,想了好多年,以后还会想。
曾经有两个人答应过我,以后有时间陪我去西藏,一个是关系很好的异性朋友,一个是前男友。他们都说:要努力工作赚钱啊,等有时间,等钱攒足。姑且算是应允了吧,因为我是记到了心里,我这人很重视自己在乎的人做出的承诺和说出的话。后来都没去成,一个人很想陪我去,可我不推辞没时间;另一个人,我很想让他陪我去,他没有时间,一直到最后分手。
一失恋就想逃离这个城市,想一个人出去旅游,没有经费,就努力做业务、开发客户,开了单子拿到提成,就离职,押的一个月工资也没拿,要了也不会给的,公司最讨厌一赚到钱就立马走人的员工,就算为公司做出效益,这属于“负心汉”的行为,我恰恰就是那负心汉,为了逃离,什么都顾不得了。
揣着四千块钱,坐了27小时的硬座,整个屁股都麻木了才到成都,十二点多出了火车站,空气很好,天空是蔚蓝色,小贩说的四川话很是听不惯,总听成都是天府之国,也不过如此,周围的建筑物很是老旧,还不如我的家乡。人都这样,总觉得别个的不好,自己的才是好。
朋友来接我,半年多的时间没见,消受太多,调侃她是因为思念我而减肥成功的。拖着行李箱,挤公交,大热的天把人都融化了,她刚租的房子,路不熟,晃荡了半个多小时才摸到小区。
新的城市,一切都是新奇的,我像是干渴了好久的鱼刹那间被扔到水里,突然间就恢复了活力。度娘查询旅游路线,整理旅游攻略,规划时间,对待旅游这件事,我是比较随心的,不喜欢也不会提前准备一堆计划,我喜欢慢慢走,慢慢观察,这样子更有体验感。
挺喜欢“文殊院”的,我没有佛教信仰,却拜了菩萨,还许了愿。人总是这样:想着要独立,一到关键时候却想有个依赖,人格、精神、财务什么时候才能独立。
整个的环境很优雅,很清静,在亭子里静静地看放生池里的乌龟爬上岸,难怪龟兔赛跑时,兔子要睡着了,乌龟实在是太慢了,不过这也是它的优势,因为最后是它先到达终点的。遮天的杉树,秀美挺拔,太多不知明的树种,各种鸟儿都占据有利地形,筑巢养育后代。
末了,看到出口处有听佛经,皈依佛教的信息,听到一个女孩子和主持交流,聊到家门口的少林寺,她说:我不喜欢少林寺的氛围,过于商业化,寺院本就是清净之地...........
我也不喜欢少林寺,我也讨厌过于利益化的事物,可是作为本地人最是明了,如果没有如此商业化的少林寺,就带动不了家乡的经济啊,知道每年少林武术节参会有多少人吗?知道每年有多少人报名来少林学习武术吗?知道因为有了少林寺这个招牌,家乡人在精神层面有多骄傲吗?口渴时吃茶,吃了烫嘴,不吃渴的难受,吃还是不吃,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加入她们的话题,咨询成都的旅游攻略。她用一个星期,游遍了云南的有名景点,跟团游,打算待会儿去锦里吃午饭,下午去宽窄巷子,在剧院看川剧变脸、品盖碗茶,晚上就住附近的青年旅社,明天一大早跟团去都江堰,后天去大熊猫基地…………我听的津津有味,立马得出结论:这路线不适合我,我资金有限,四千块钱要掰着花。
文殊院旁边有家小吃店,甜水面、凉粉儿超级好吃,去了要排队的。隔壁就是茶馆,不论是老太太还是年轻人坐得满满的,聊家常、嗑瓜子、打麻将,不得不佩服四川人的生活方式,用一句四川话表达:好安逸哦。河南话回答:太美了,可喜欢。哈哈,虽然语言有差异,但是,包含的感情却丝毫不减。
路过闻酥园抢购拿破仑,味道很赞,不然怎么会这么多人哄抢?我这人有个习惯:每当纠结买什么吃的东西时,就看哪一家的排的队伍长,就去哪家买,百试百灵。中秋节的时候又去了一次,什么都没买到,里里外外堵得都是人,都跑过来订手工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