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重拍的《平凡的世界》被调侃为“史上最高颜值农村题材电视”时,很多没读过原著的人注定要错过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大学校园一如既往的平静,银杏小道的尽头是校图书馆,那里躺着的《平凡的世界》因被多次借阅而磨损了书角,管理员把它搁置在『励志』一类,如果它只关乎励志,那肯定是全宇宙最淡的鸡汤。
诚如《平凡的世界》这个题目,那个80-90年代发生在黄土高原的故事实在太平凡了。没有穿越、没有逆袭、没有死去活来的爱情、没有伏地魔和猫头鹰、没有骨骼清奇的少年和一本失传已久的绝学,没有霸道总裁爱贫家女最后发现是失散多年的兄妹。《平凡的世界》洋洋洒洒的一百零二万字,一千六百多页,三册一套,掂着也是不轻,厚度更是让不少人连翻看的耐心都没有。但是,这些都不能阻止它成为经典,成为与《活着》、《穆斯林的葬礼》等现实主义作品齐名的经典。
海明威说:“这是个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同意后半句’”。那路遥笔下的那个世界呢?贫瘠的土地,黑色的矿井,一个奋斗了一生努力改善家里人碗里口粮的少安,一个物质窘迫,精神也寂寥的少平(田晓霞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是啊,这好像是一个不那么完美的世界,但因为不完美,才无限接近现实,或许让人看完之后鼓起勇气面对不完美生活才是《平凡的世界》所传达的作者的态度。
4年过去了,我一直很高兴来自陕西的巴哥当初把这本书推荐给我,整个大二下读书上了瘾,每个早晨打扫卫生都是马虎了事,完事后就坐在走廊很享受地透着早7点的太阳看《平凡的世界》,这本当时我说不出喜欢理由的书。在我看来孙少平是整个作品的灵魂——因为他更接近作者传达的生活态度。而路遥的态度写在《早晨从中午开始》里:
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动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
在路遥眼里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他需要用沉重的劳动来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
但谁能体会他那种劳动的负担——手指被纸扉磨出毛细血管,只为了逐日逐月逐年翻阅十年的报纸;提着一个装满书大箱子,走遍了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只为考察风土人情的第一手资料;最后在独居于荒郊野外拼命地书写,一直到作品完成。但他的少平能体会,那个掏碳的汉子少平不也享受着劳动给他带来的幸福感,而且他相信唯有劳动才能真正立足于生活。
風立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
这是宫老在闭关之作《起风了》里面的名言。起风了,唯有努力活着。动画里那个拼命制作飞机二郎,小说里那个埋头挖煤的少平,无一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自己的生活意义在世界上忙碌的奔波着。生活啊,到底给了奋斗的人什么:二郎的飞机被用来当作杀人机器,少平毁了容,失去了恋人。这无疑是悲剧,这个充满悲剧的平凡世界又有什么让人努力的理由呢?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象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幸亏人们没有都去信奉“庄子主义”,否则这世界就会到处充斥着这些看破红尘而又自命不凡的家伙。普通人时刻都为具体的生活而伤神费力——尽管在某些超凡脱俗的雅士看来,这些芸芸众生的努力是那么不值一提……”
这是路遥的答案,也是生活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