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15)班 郑圣翰 吴镕皓
瓯柑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传统柑桔品种,是温州的重要特产,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美谈,为历代朝廷贡品。目前,瓯柑主要集中在瓯海的梧田、三垟、白象以及龙湾状元。瑞安、乐清、平阳、苍南等地也有零星栽培。其中以瓯海梧田、三垟的瓯柑最有名气。
瓯柑的形态通常有钝或圆裂齿,很少全缘。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萼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果形通常扁圆形至近圆球形,果皮甚薄而光滑,或厚而粗糙,淡黄色,朱红色或深红色,甚易或稍易剥离,橘络甚多或较少,呈网状,易分离,通常柔嫩,中心柱大而常空,稀充实,瓢囊7-14瓣,稀较多,囊壁薄或略厚,柔嫩或颇韧,汁胞通常纺锤形,短而膨大,稀细长,果肉酸或甜,或有苦味,或另有特异气味,种子或多或少数,稀无籽,通常卵形,顶部狭尖,基部浑圆,子叶深绿、淡绿或间有近于乳白色,合点紫色,多胚,少有单胚。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瓯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瓯柑的果肉味甜,但果皮和瓢壁有苦味,大抵含少量柠檬苦素。瓯柑果实金黄鲜艳,清甜多汁,略带苦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D和果糖、柠檬酸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瓯柑除鲜食外,果实可制柑饼,可酿果酒,果皮可提炼橙皮油,花可提炼香精,也是良好的蜜源。落地果和柑皮则是宝贵的中药材,味甘、性寒,能解热生津,化痰止咳,对咳嗽、麻疹、肝炎、高热和高血压等症状具有一定疗效。瓯柑初食时有微苦味,先苦后甜,通常人们也叫它"苦柑"。温州诗人赞道:先苦后甜堪品味,个中三昧似人生。
为分析瓯柑苦味物质的成份及其价值,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温州医科所等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经过8年的探索研究,证实瓯柑苦味物质的主要成份是新橙皮甙和柚皮甙,并对动物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有降压、降温、耐缺氧和增加冠脉流量等有药效作用。据食疗初步临床观察,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并广泛流传瓯柑可退烧、治咽喉炎、头痛等热性疾病。由此可见,瓯柑中"微苦"对人体确有药效的作用,瓯柑既是传统水果,又是食疗佳品。
瓯柑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并有祛热生津,化痰止咳,清凉解毒等特殊的医药效能。《本草拾遗》、《随息居钦食谱》等有关古书均有瓯柑药用价值的记载介绍,其中清《瓯乘补》曾载:"人之珍瓯柑者,以其能辟煤毒。京御岁除,登荐乃成年例。遇柑稀少,虽颗值二三百,必皆求之"。新橙皮甙和柚皮甙等物质对人体有益,常食瓯柑,对治疗咳嗽、麻疹、肝炎、高热、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神经衰弱,增强免疫机能均有很好的效果。落地果和柑皮则是优良的中药材。 瓯柑除供鲜食外,果实可制柑饼,果汁可酿果酒,果皮可提橙皮油,花可炼香精,又是良好的蜜源。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瓯柑的栽培发展历史中,对于这温州的特产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三国时期
三国时瓯柑即被孙权选为名珍馈赠曹操,有"果中皇帝"之誉。唐宋元明清等朝瓯柑均被朝廷列为贡品。《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喜得瓯柑》诗云:" 赖出东瓯好地场,品尊号享果中皇。善藏留与明春啖,胜似羚羊角片汤。"
"燕南异事真堪记,三寸黄柑擘永嘉。"(苏东坡:《次韵曾仲锡元日见寄诗》)清明过后,风光一时的温州蜜柑,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貌不惊人的瓯柑开始粉墨登场,受人青睐了。温州有悠久的柑桔种植史。据三国·吴沈莹《临海异物志》载:"鸡桔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中有之。"三国时,温州一带属于临海郡的永宁县,可见距今1700余年前,温州的金桔已很著名了。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曹操曾派使者到永嘉,选取了40担瓯柑,运回都城邺郡。
唐宋时期
唐宋时,温州瓯柑以质优味美,誉冠全国,成为帝王元宵佳节分赐群臣的果品。《新唐书·地理志》载,瓯柑和甘蔗、土布、鲛革等早在唐朝就列为朝廷贡品。元林昉《柑子记》载:"唐开元,天子元夕会宰执侍从,餐黄柑拜赐馈遗,号曰:传柑。"《宋史》有"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八月中午罢温州黄柑"的记载。黄柑就是瓯柑。苏东坡《答晋卿传柑》诗:"侍史传柑御座旁,人间草木尽无浆。寄与维摩三十颗,不知檐葡是余香。"达官贵人皆以瓯柑为珍品,相互馈赠,文人墨客竞相传颂。当时都城开封街头也有瓯柑出售。梁章距《浪迹续谈》载:"永嘉之柑,俗谓之瓯柑。其贩至京师者,则谓之春橘,自唐宋即著名。"梅尧臣《和沈文通学士贻温柑桔诗》:"禹贡书厥包,未知黄柑美。竞传洞庭熟,又莫永嘉比。"可见瓯柑自古声名卓著,难怪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发出了"永嘉之柑为天下冠"的感叹!直至元明清三代,瓯柑仍列为贡品。《永嘉闻见录》载:"永嘉土产果品惟柑为最,以底平而圆者为上。岁例进贡,以备正月十五日传柑之用。九十月之间即摘送县中,装桶封送至省,以为贡品。"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永嘉岁贡瓯柑五桶。"每年九月,官府派人到柑园里,选"魁大凤尾"瓯柑,装桶数百担,运往各地。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大儿子、永嘉太守韩彦直编著了《永嘉橘录》三卷,详细记载了温州柑桔的品种及其性状,总结了当时柑桔的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等经验,对温州柑桔品质之优,赞誉备至。《永嘉橘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完整的一部柑桔学术专著,比西方同类著作要早469年,曾先后被译成了英、法、日等国文字,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际植物学界认为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桔类园艺学的著作"。《永嘉桔录·序》载:"桔出温郡,最多种,柑乃其别种。柑自别为八种,桔又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桔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而乳柑推第一,故温人谓乳柑为真柑。"《永嘉桔录》还说:"温四邑之柑,推泥山(今苍南宜山)为最。泥山地不弥一里,所产柑其大不七寸围,皮薄而味珍,脉不粘瓣,食不留滓,一颗之核才一二,间有全无者。"这是说,当时温州柑桔有27种,尤其以泥山出产的乳柑为珍品。
早在宋代时,市郊西山一带就盛产瓯柑。《歧海琐谈集》载:"永嘉之土最宜树橘。宋韩守彦直之谱足证。宋世产于西山。叶正则诗云:'对面吴桥巷,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此其证也。厥后盛于隔江之河田,而上刚,而南仙,渐延至于十一都之吴田。"《永嘉橘录》载:"南塘之柑比年尤盛,太守燕赏,为秋日盛情。前太守参政李公赏柑之诗曰:'忘机白鸟冲舩过,堆案黄柑噀手香。'"
15世纪初
15世纪初,日本有一位名叫智惠的高僧,到中国天台国清寺进香以后,取道温州乘船回国。他在温州时,品尝了美味的瓯柑,就带了几篓瓯柑回到日本九州鹿几岛长岛村寺院。院内和尚们分食了瓯柑后,把柑子随意地抛洒在园子里,想不到第二年春天竟然抽芽长出了柑苗。几年以后,柑苗长大成树,开花结果。后来,在这些瓯柑树中,发现了一株结出的瓯柑都是无核的,就用嫁接的方法,几经改进,终于培育出无核柑新品种。因为它来源于温州的瓯柑,就定名为"温州蜜柑",在日本国内广为种植,远销国外。
近代时期
温州蜜柑在东瀛日本生活了四百余年后,才回国定居。据《瑞安文史资料》第九辑载:1911年前后,瑞安务农会曾函托中国旅日留学生许璇引种果树良种。许璇,瑞安人,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留学,1913年毕业回国时,在东京附近选购了温州无核蜜柑种苗带回瑞安,用以改良瓯柑。这是温州蜜柑首次回故里。1916年至1917年间,平阳县郑楼黄朔初先生从日本回国时,带回来日本兴津园艺场和兵库县川边郡稻野村的温州蜜柑种苗,在平阳郑楼、市郊九山湖畔和将军桥堍种植,以后逐步扩大,成为柑桔中的新品种,据说当地还留有第二代老树。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浙江和湖南的种苗商人还陆续从日本引进一些温州蜜柑良种,现黄岩和邵阳等地尚遗有原产母树。
建国后
1956年,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又先后几次从日本引进了12个温州蜜柑新品系,加以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瓯柑外传到温州蜜柑回故国,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一衣带水的深情厚谊。如今,温州蜜柑已是柑桔大家族中最兴旺的一员。
21世纪
2007年2月,森马集团选址泽雅山区经济发展欠发达村———龙头村建设扶贫产业基地,开发种植温州特色水果———瓯柑,并以此带动龙头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在与龙头村村民充分协商后,森马集团首期向龙头村村民租用200亩土地,租期20年,作为瓯柑开发种植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农民从土地出租中拿到一笔租金,同时可以加盟基地当工人、领工资,多重获利,长远受益,使过去单纯的“输血型”扶贫改变为“造血型”开发扶贫。瓯柑的种植开辟了一番新的景象。
瓯柑是珍果良药。随着果品贮藏技术的不断进步,瓯柑可以贮存一年,这是其它柑桔无法做到的。尤其是经过长期储藏的瓯柑,药用效果更佳。它是我们温州最宝贵的特产之一。